杜甫是什么诗人(杜甫是什么诗人用的背景图是什么)

时间:2021-12-25 11:53:39作者:向着太阳迎着光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杜甫是什么诗人(杜甫是什么诗人用的背景图是什么)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说他是现实主义,是因为他的诗真实记录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巨变,那时的唐朝正由盛转衰,他用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同时表达了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比如,他的千古名篇《石壕吏》: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诗人对当时所见的政治黑暗与人民疾苦的描述是多么逼真多么详细多么生动多么感人。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流传下来的有1500多首,这其中的大部分,比如《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还有《登高》《春望》《北征》等等,也具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征。正因为此,他的诗才被后世誉为“诗史”,也就是用诗的形式记录的历史。

诗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和忍饥挨饿的飘泊,遭遇到诸多不幸是必然的,但是,我却认为,诗人的一生是幸运与不幸并存的。

首先,我为什么说那时的杜甫是幸运的呢?我们已经看过了《石壕吏》,再来看一看他的另一首千古名篇《丽人行》: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那个时代的当权者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写的是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社会现实,诗人不仅描写出来这些内容,还对此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必然导致败亡的无限忧虑。

就这首诗和前面的《石壕吏》,还有没有引述的《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等作品来看,无疑是很解气的,是痛快淋漓的,是入木三分的。诗人的其他相当一部分诗歌也是如此,大家肯定会说,确实是“诗史”,名不虚传。可是,不知读者在读到这些诗歌的时候,想到过这样一些情况没有?就是,诗人如此地批评自己同时代的官府,如此地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如此地谴责自己同时代的当权者,却没有给自己招来麻烦,没有因此而遭受打击迫害,没有因此而被关进监狱甚至丢了性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非常少见的奇迹。这充分说明,在唐代对文化的管理是非常宽松的,杜甫生活在那样一个朝代,应该说他是非常幸运的。要是他出生在明清时代,别说他作了这么多的诗来揭露社会黑暗、批评官府与官员,即使说上几句,他就可能会被关进监狱甚至丢了性命,更不要说这些诗还流传千古了,恐怕早就被付之一炬了,连个影子也留不下来。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杜甫还有一个幸运之处,就是他虽然在战乱之时到处飘泊,他虽然几乎身无分文,经常连吃饭都成问题,可是,他的诗却没耽误发表,还流传下来了,这也是一个奇迹。因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子书,只有纸张,只有刚刚兴起的雕版印刷,而纸张与印刷是需要花钱的。当时的杜甫,还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他的诗却发表了,流传下来了,从这一点来说,杜甫是幸运的。如果杜甫生活在后世的某个朝代,出版发表是要花钱的,而他又没有钱,又没有名气,他的作品虽然是精品,恐怕也是没有用的。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至于杜甫的不幸,要罗列起来,应该很多很多,我只选其中的两三个来说一说。一个是,他遇上了安史之乱,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乱离人,不及太平犬。在安史之乱那个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到处躲藏,逃避战乱。那种恐惧,那种居无定所的飘泊,那种担惊受怕的心情,不是经过战乱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不幸,而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不幸。后人只有同情,只有叹惜,只有无奈。

另一个不幸是,他后半生穷困潦倒,经常受冻挨饿。他虽然创作了1500多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却没有给他换来多少金钱,没有改变他一生受穷的命运。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贫苦生活: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呢?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非常成功的文人,他的作品虽然很好,却不值几个钱。那个时代是没有知识产权一说的,也应该没有所谓稿费一说的。无论他写的诗多么好,除非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赐他一点金钱,否则他的诗是换不回几斗米的。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于一条由长沙到岳阳的破船上,时年五十九岁。终其后半生,始终没有摆脱贫困。从这一点来说,杜甫是非常不幸的。

杜甫还有一点不幸,就是他也像李白一样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曾经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渴望济世扬名、建功立业,可是,他努力了很长时间,只过上了一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那时的他还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他为什么要去求官呢?也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所致,学而优则仕嘛。在官场上闯荡了十余年,终于一无所成。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以他那种深刻揭露与批判社会黑暗的思想,在那个朝代的宽松环境中没有人去迫害他就不错了,那些当权者怎么可能重用他呢?这一点,说不清是他人生的不幸还是幸运。可以深一步想,如果他被重用了,在当时的官场中,以他那种思想那种性格,以他的很不成熟的政治谋略和水平一般的政治洞察力,他能够得以善终吗?

诗人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大唐所有文人的缩影?

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是那个时代所有文人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所有黎民百姓的缩影,它反映了大唐盛世的一些优点与缺点,也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危害与后果。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唐盛世,实际只存在了130年,即从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其中还包括了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的数十年。大唐盛世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为什么大唐盛世只存在了如此短暂的130年?应该如何让盛世存在的时间更长一些?杜甫的幸运与不幸或许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给后人一点启示,或许可以让后人得以管中窥豹。

作者:张伟

【原创文字,抄袭必究】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