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故事(关于教师的故事50字)

时间:2021-12-26 09:54:11作者:贩卖孤独 来源:网友整理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的故事(关于教师的故事50字)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陈炜 摄影:辜鹏博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今天(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默默无闻

低头耕耘

做事坚持

有时还很犟……

他们是谁?

一起送他们上头条!

近日,

10位教师获得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其中有3位女性

在这美好的一天

跟随湘妹子一起

聆听她们的故事

分享她们的喜悦

致敬她们的付出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卢芳国、石灵芝、宋阳玲三位老师在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现场。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9月8月上午,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暨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举行。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等会见了受表彰代表。省委副书记乌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剑飞,副省长谢卫江,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云昭参加会见或为受表彰代表颁奖。

丁德馨、王礼平、石灵芝、卢芳国、宋阳玲、邹学校、何继善、张琼琼、徐宏勇、黄登红(按姓氏笔画排序)10位教师获得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于涵宇等13位教师获得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获得“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这10位教师中,有3位女性。她们之中,有从教32年、不断为留守儿童心灵成长护航的石灵芝老师;有耕耘教学园地39年,创建湖南省首个高校党代表工作室、搭建师生党群“连心桥”、模范践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卢芳国教授;有放弃大都市繁华,返回家乡躬耕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以诗词和文学滋养学生心灵的宋阳玲老师。在教师节这一天,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这3位女教师,聆听她们的故事,分享她们的喜悦,致敬她们的付出!

01 石灵芝

“公开的情书”送孩子,“早安心语”致家长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石灵芝老师在颁奖典礼现场讲述她的育人故事。

“9月2日早上,我才得知自己获得了‘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这一荣誉。”石灵芝是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9月6日,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得知获得荣誉的那一刻,她的心里满满都是感激。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石灵芝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6年,为59个学生写140万余字教学日志

出生于1971年的石灵芝最初想要成为老师,是因为她小学时期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石灵芝的印象里,李老师总会在教室里准备一盆温水,让下课玩泥巴的孩子们能够洗干净手,嘱咐大家别弄脏了书本。雨雪天气时,教室外总是为穿着棉鞋走山路上学的学生们生起一炉炭火,李老师会一个一个摸孩子们的脚,湿了就让他们先把脚烤暖……

“被老师宠爱过和爱护过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为此,石灵芝从小就许下愿望,她要成为像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1989年,18岁的石灵芝如愿成为了一名老师,被分配到湘潭县一所边远山村小学任教。山区条件十分艰苦,可石灵芝依然干劲十足,从不觉得苦,一心只想着如何上好课。

凭借对工作的热情,才参加工作3年的石灵芝便被评为湘潭县青年教师标兵、湘潭市优秀教师。她有了更多去城里学习的机会。2000年,石灵芝作为优秀人才选调至韶西逸夫学校。

2012年,41岁的石灵芝放弃逸夫学校副校长一职,成为了雨湖区金庭学校313班班主任。

从接手313班的那刻开始,石灵芝就决心要做一些和以往的教育经历里不一样的事情——每周写一篇工作日志和家长们交流。

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她坚持每周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和家长们交流对话,写下了240余篇、累计百余万字的“工作日志”,日志的内容在教学总结之外,还包括书籍推荐、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刊登、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等,完整记录了59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点滴,字数达到140余万字。石灵芝将记录工作日志的行动归纳为三句话:看到孩子的天赋与美好,唤醒孩子的尊严与力量, 预见孩子的幸福与荣光。这些工作日志也被家长们亲昵地称为“公开的情书”。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石灵芝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玉兰奶奶的草帽》绘本故事。

全国思政课座谈会,湖南唯一小学老师代表

2019年3月18日,作为全国模范教师的石灵芝参加了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了接见。她是本次座谈会上来自湖南的唯一小学教师代表。

这次座谈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石灵芝受益匪浅:“总书记对我们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他也给了我们一场触动心灵的教育。”

从北京回到学校后,石灵芝依旧沉下心来工作,根据学校的安排,作为湘潭市最早一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老师,石灵芝负责语文教学的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3个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为了和家长们保持沟通,每天早上,石灵芝都会给家长们写上一段“早安心语”,拉近和家长的距离,让他们更配合老师的工作,为孩子们营造向上、向善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当孩子们出现新的问题,石灵芝会及时分析,寻找根源,并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她告诉来接孩子们回家的家长们,“放学后给孩子15分钟的时间”,因为这15分钟是孩子最有分享欲的时候,通过这15分钟,家长能够轻松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家长们也会及时给石灵芝反馈,在每周一次的作业本上,不少家长都在孩子的作业后面进行回复,“少的四五百字,多的达到两千字”。

从教32年,石灵芝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石灵芝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石灵芝的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今年,就有7位石灵芝曾经的学生报考了免费师范生,其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孩子。而据石灵芝的了解,除了这7位正在学习如何成为老师的学生,还有十多位学生已经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我想,这大概是薪火相传的幸福吧”。

02 卢芳国

“大牌”旁听生,“大龄”女博士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卢芳国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

“获得‘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这个称号,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9月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芳国在表彰大会上讲起自己的执教故事时,心潮澎湃。

“真离不开学生”的老师

“很多人都说,我就是为了做老师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出生于1961年的卢芳国是长沙浏阳人,她的父母都是乡村老师,在卢芳国幼年的记忆里,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到教室里,听他们讲课,为此,小小的卢芳国开始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

等到上了中学后,卢芳国就会趁着假期,成为一名“小老师”,给父母学校里的孩子们上课。1982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踏上了讲台。

卢芳国并非医学专业毕业,为了给学生们上好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她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自己。为了获取医学知识,在30岁到35岁这几年,卢芳国更是成为了师生眼中“最大牌的旁听生”,一边教书一边当学生,完成了中医专业所有课程和医学免疫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为了提升自己,2005年,已晋升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卢芳国,下决心考博。但考博却不容易,年轻学子感到简单的英文听力对卢芳国却不亚于一只“拦路虎”,为此,别人听一遍的,她要听3遍,“一遍认识、一遍翻译、一遍记得”,最终经过3年的艰辛复习,在47岁时,卢芳国跨学科考取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成为“大龄”女博士。

对卢芳国来说,成为教师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她“真离不开学生”。一天的工作下来,卢芳国往往精疲力尽,但只要一接到学生的电话,“就立刻有了动力”。

“教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如今,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39年来,卢芳国精心打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知识讲透、把研究做深。她先后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等8门课程的教学。2008年,卢芳国率领团队在国内开辟了中医院校研发电子音像规划教材之先河;在2009年实现全国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的零突破;2015年则以病案讨论形式在国内率先开出《临床病原生物学》;2016年、2017年、2018年,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数字教材、省级名师空间课堂、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020年,她主持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卢芳国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讲述她的从教故事。

成立省内高校首个党代表工作室

“我想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为医学发展献身的精神。”为此,卢芳国积极探索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精品。她先后主持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改革专项等教研课题20项,主编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创新教材等18部。

2018年,卢芳国策划实施一项教学改革课题——以课前播放5分钟短视频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医经典中的智慧和力量。从白求恩的奉献精神到钟南山的抗疫精神,目前,短视频已更新28期,期期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卢芳国觉得这还远远不够。2019年,她带领团队历经2年时间,查阅医学书籍100余本,编写出版了《医学生必读育人故事50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地融入书本中,引领学生传承大医大爱、涵育医德医风。“前两天出版社已经将书籍印发并寄给我,我将免费送600本书给有需要的师生。”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卢芳国坚持每周四晚与学生谈心谈话,就学业、考研、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

卢芳国不仅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建设,同样也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动态。2018年,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省内高校首个党代表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卢芳国坚持每周四晚与学生谈心谈话,就学业、考研、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有话向党说、有难找党帮”,工作室逐渐成为服务学生的“加油站”,党代表履职尽责的“主阵地”。

谈心谈话最要心力,每次离开党代表工作室时,卢芳国常常因为身心疲惫,而整晚都不能入睡。甚至有时和学生聊到很晚,卢芳国半夜才能回家,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要学生需要,她就能及时赶到。

曾经有一位正值考研关键期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变得消沉寡言,得知情况后,卢芳国主动找到了他,和他谈心,陪他跑步。最终,在卢芳国的排解下,这名学生摆脱了消沉,顺利考上研究生。后来,每次见到卢芳国,这名学生都会称她为“卢妈妈”。

“好是相互的,你对学生好,学生也会对你好。”在旁人看来,为学生奉献一切的卢芳国是“着魔”了,但她却能够从学生们的细节中感受到他们的温暖,从而对学生们更加的好。

03 宋阳玲

最可爱的乡村教师,给学生诗和远方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宋阳玲在颁奖典礼现场。

每每夜深人静,合上被文字填满的备课本,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二民族中学宋阳玲老师总会从书柜里找出一本诗集再读上几首。她觉得,这样“最解乏”。

诗集里收录的,并非名家大拿的匠心名作,均是略显稚嫩却不失灵动的学生诗句。可于她而言,却弥足珍贵——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浸染着她学生的心血,更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光阴似箭如梭,门前紫燕回窝,心里愁思许多。琴弦弹错,相思泪哪儿泼。”翻读着学生刘湘创作的《相思》,宋阳玲的思绪也在记忆深处缓缓流淌。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宋阳玲在认真备课。

复兴文学社成校园风景线

1996年,刚从邵阳师专毕业的宋阳玲,原本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广州工作,但同乡长辈的一句“年轻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娃娃想读书都难”的感慨,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她选择返回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躬耕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

那时候,地处湘西南边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基础教育薄弱,家庭教育近乎处于失控状态。旷课、沉迷网游、打架斗殴……越来越多的“皮孩子”给当地的校园教育无形中加重了砝码。

“学生做错事,不能只批评。”作为城步县西岩中学(现为城步县第三民族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宋阳玲认为,问题的关键,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上。于是,她决定用文学寻找突破口。

“西岩中学是全县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关爱,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宋阳玲于2006年将学校停办多年的赧水文学社恢复,但除去缺经费、队伍小等问题,最让她苦恼的,还是学生不配合、不积极。“一开始,没几个人来报名。”

这时,爱好古韵诗词写作的宋阳玲不由灵机一动。“从浅显易懂的《唐诗三百首》讲起,让学生通过诗歌爱上文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闲暇之余,她与同校老师开展文学采风、专家讲座、油印文学社刊《淘金者》,组织学生投稿参赛……

渐渐地,赧水文学社的队伍愈加壮大——由原来的十余人扩展至后来的上百人参加。一时间,赧水文学社成为苗乡城步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

让诗词进校园

2016年,城步县诗词协会成立,从事古韵诗词创作多年的同校教师吴本忠邀请宋阳玲加入学习。在散曲创作中,宋阳玲决定尝试让诗词创作进校园。

“‘诗词进校园’的概念之前没出现过,学校的支持力度一开始也比较有限,甚至,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学诗词有什么用,考试又用不上’。”宋阳玲告诉记者,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为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诗文鉴赏能力,课前5分钟的诗文诵读,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为了让诗词教学有章可循,她还主编了校本课程《传统诗词基础教程简编》。

那时候,宋阳玲的办公房就是孩子们的阅览室,来这借阅书籍的、请她修改诗文的孩子络绎不绝。闲暇之余,她还时常带领学生读诗、赏诗、写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株“诗韵之花”在苗乡校园愈绽愈妍。

文学的熏陶,不仅让留守儿童的孤寂心灵得以安宁平和,更让宋阳玲倾注更多的关爱。

每年的中秋节,宋阳玲都会以“思念”为主题,让学生创作一首诗。但在长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有“特殊”的学生出现。

“我讨厌过中秋节,更不想写这种诗。”有一次,学生张玲(化名)突然站起来大声反对。宋阳玲并未呵斥,因为她知道,孩子的母亲长年在外打工,难免会有怨言。

下课后,宋阳玲送给张玲一本《宋词》,并嘱咐她多看看里面的诗句,“你会发现,思念一个人也是件幸福的事”。果然,一个星期后,张玲在归还《宋词》时感触颇深,“从诗词中,我读到了很多思念,也感受到了力量。很多坎坷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乐观面对。”从那以后,宋阳玲发现,张玲爱笑了,性格也愈加开朗。

给孩子诗和远方

相似的人生转折点,也发生在学生姜艺(化名)身上。

宋阳玲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姜艺是一名孤儿,与奶奶相依为命。尽管性格内向,但爱好写作。得知情况后,宋阳玲随即通过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她顺利上学,并主动教导诗词创作。

“新春喜气盈,小草发芽声。何处莺声啭,微风细雨行。”一首发表在《诗词报》上的《吟春》让姜艺至今仍自豪不已。更让宋阳玲欣慰的是,“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让孩子确定了前进的方向。

如今,宋阳玲辅导学生诗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100多篇次,获国家级征文奖项近200篇次;她的教学论文及诗词等文学作品在各级刊物发表近60篇次。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飞向诗词王国的同时,宋阳玲也在成长。她的诗词尤其是散曲作品在《中华诗词》《中华散曲》等十几家报刊杂志发表。她也先后获得“邵阳市最可爱乡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2020年,宋阳玲调入城步县第二民族中学,过去的一年里,她组建了新的校园文学社——枫岭文学社,继续着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播,开展邀请楹联专家来校授课等诗词活动。其间,更多孩子创作的诗文在《诗词报》《十几岁》《邵阳日报》等刊物发表。

宋阳玲坦言,未来,她将继续践行诗词创作教学。因为,诗教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生活除了眼前的学习,还有诗和远方。“而我的诗和远方,就是学生的现在和未来。”

您陪我一程

我念您一生

谢谢您,我的老师!

今天,送她们上头条!3位湘妹子楷模教师的故事,细节好戳人…

小编:依依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