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其三(放言五首其三阅读理解)

时间:2021-12-26 10:40:09作者:成王败寇来源:互联网我要投稿

放言五首 其三(放言五首其三阅读理解)

文/吴福木

古有《唐诗三百首》,今有《峰源诗三百》。如此开篇,以明我对诗人张中信洋洋诗作之喜爱之赞赏,亦可知《峰源诗三百》之精湛成就。并非妄言,信而有征。我历时两周,品其诗,染其芳,浑然徜徉其中。张中信旧体诗之清雅之上佳,良久未见,今睹芳容,喜不自胜。我亦爱旧体,然与之相较,实乃“小巫”也。

张中信,我熟稔之诗人、作家。其小说、散文,我均读过,名篇悉数阅之,连写4篇评论,计13000余字,均收入《张中信创作论:在大巴山深处远眺》一书。当时即为其澎湃诗情所激荡。我不禁狐疑:峰源(张中信字)之诗何以能及此?必有其渊源。今读《峰源诗三百》,终而寻得答案:深厚古典文学功底使然(尤爱唐诗,太白诗),以及一腔热血与诗情,满腹不平气、傲然气与家国情。而今呈现于眼前蔚为大观之“三百首”,委实令我欣喜、振奋和称羡。《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峰源诗三百》“七易其稿”,乃将历30余年(1987年6月—2021年5月)千余首旧体诗作淬炼而成。诗人19岁始学写旧体诗,实可佩也。于浮躁之世,而能臻于清境者,确难能可贵。

峰源兄与我言:“300首中有三分之一篇目尚可心可口。”未读之前,似觉“不亦自恋乎”?何以言之?今人写旧体诗实难也。非诗意不及,则语言苍白,难入法眼。然我咀嚼赏鉴,“切之磋之,琢之磨之”,则笃信:“峰源诗之美之魅,鲜人可及,可圈可点多矣。”细察之,上佳者不止三分之一,过半而及三分之二。“才追盛唐月,思欲东篱归。”我不禁写诗赞道。峰源兄写诗虔敬之心,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鉴评诗词本难事,而况我力恐不逮。峰源兄让我为其写评,且要求不下五千言。自知者明,吾心怀忐忑,恐不堪其任。其于我之激赏之信任,动我心焉,则欣然应允,慨然承之。

通读《峰源诗三百》,一个全面、真实和率性之张中信豁然屹立。其小说(短、中、长)、散文、散文诗,皆入我眼。而今洋洋大观、楚楚有致之“诗三百”,让我骋怀、激荡且享受。就当今言,一个作家诸体皆备俱佳者,并不多见。旧体诗创作若张中信者,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律诗及歌行,浑然相融,自成一格,少之又少,直可刮目相看。不仅如此,其雅兴颇多,雅趣广泛,亦性情中人,书法,绘画,旅游,垂钓……从诗中皆可管窥。

这不禁令我想起“五四”时期作家,如鲁迅、郁达夫。鲁、郁二人,除主创文学,旧体诗同样精致(尤工律诗)。前者如《自嘲》《惯于长夜过春时》,后者如《秋兴》《离乱杂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旧梦浮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已为传诵之经典。夏衍曾说:“在新文艺作家写的旧体诗中,我认为鲁迅、郁达夫和田汉可称三绝。”若论时下作家中旧体诗写作之可称道者,我以为,张中信当在优秀者之列。有些作家写得小说、散文,却未必写得旧体诗词。

如此言之,张中信旧体诗“优”在何处?“秀”出几分?魅者何在?兹一一述之。

一、熏染古典之风,流贯豪迈之气

一个诗人,无论写旧体诗,还是现代诗,若无古典文学功底,无《诗经》《离骚》之浸润,无唐诗宋词之直穿心灵,庶不会成为优秀诗人,或为蹩脚诗人、拙劣诗人。

张中信之诗,非小打小闹,非无病呻吟,非枯淡寡味,既有魏晋风度,又有大唐气象;既浪漫飘逸,又清新娴雅;如浩浩长江,如巍巍高山,亦如清风明月。我分明感受到陶潜、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名家对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巨。

我之所以将此列于前面,乃以此彰明浸染古诗文之于诗人、作家何其重要(亦为我深刻之体验)。

二、借古写今,抒怀有致

以借写陶渊明为例(或曰用典),说明诗人气通古今,浑然天成,婉曲抒怀,以遣悲喜。陶渊明是古代士大夫之效慕者,李白、苏轼等无数大诗人在其诗中均有所彰,清高孤傲,纵情山水,超然物外……张中信亦是如此;或隐或显。

“寻诗秋月在,听雨五柳狂。”(《山问》)“五柳”,即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此诗,一表喜陶,二表其心。“桃源梦断知何处?山长水远入剡溪”(《包台夜月》),向往《桃花源记》之清幽之无尘。“苍岩青黛染,秋晚一溪烟。迢递东山下,闲居五柳前。”(《乡居杂兴》之十)显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之五)毫无二致,闲适心境昭然。“宦海多浮摇,五柳自在飘。陶公尚不肯,我辈岂折腰。”(《浪子诗》之十一)众人皆知陶渊明千古之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诗人于此运用,有其独特意蕴。我所知,张中信曾为官经商,终而从文;而从文于他则是光明之道,长久之策。许是从政不合时宜,创作乃其宿命,而卒为其生命存在之形式。无文学,无诗意,则无张中信之成就之今天。

上为蜻蜓点水。下以一小诗为例明证。“山中云自流,月下独携酒。陶令知何归?篱边有五柳。”(《山中诗记》之十二)此诗陶之痕迹,显而易见。前两句“山、云、月、酒”轻轻点染而构成一幅画面,而诗人则立于其中,清幽,辽远,自适,引人向往。后两句则时空穿越,古今一体,尽显两千年时空转换的两位诗人之心灵对话……张中信正因热爱古典诗文,且浸淫其中,方写出如此多而美之诗篇,方有浓浓之文化韵味,方有沛然不可阻挡之才气。

不独陶潜,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在诗中亦多有涉及,表露心迹,自然娴熟,毫无斧凿之痕。

“别有辋川歌雅韵,惜无鹿门落尘埃。”(《太湖行》)(王维:辋川,王维之居所,他曾多次于此,名为《辋川图》。《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王维写《登鹿门山怀古》,与“鹿门”有关之诗不在少数。)

“我随太白行,乘风上庐山。”(《登庐山》)(李白:太白,李白之字;名诗《望庐山瀑布》:人人尽知。)

“三日试玉效圣望,七年辨才叹蓬瀛。”(《龙潭马迹》)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十年磨剑挥戈起,我倚九天飞彩云。”(《浪子吟》之七)(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干戈成过往,笑逐放翁颜。”(《剑门关》)(陆游:字放翁,陆游之号)

……

探寻峰源诗之古香之博渊之典雅,由此可见一斑。

三、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峰源诗三百》呈现于读者面前者,乃一幅斑斓多彩之画卷。不唯内容、形式,风格亦是多样。

故乡诺水河、通江,含情脉脉;金童山、云雾山,诗意氤氲。异乡行,视域开阔,诗才奔放,逸思飞扬。还乡记,明月萦怀,故土情深,沉沉眷眷。宦海沉浮,纵情山水,质性自然,东篱思归……一切不可不写,一切不可不入诗,在张中信笔下,均有情有韵,妙笔生花,花开绚烂,香飘遐迩……

峰源诗,诸体皆备,各体悉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师,六言诗,长篇歌行(《江油怀李白》38句,《中峰洞纪行》(68句,长度直逼古人),均完美呈现,有些篇目不逊古诗。

思乡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有唐诗之真趣,有大唐之幻影……家国情怀,一览无余。

陶渊明之闲适之谐趣,王摩诘之清丽之禅意,李太白之豪放之飘逸,杜子美之沉郁之庄肃,苏东坡之旷达之跌宕……于峰源诗中尽显。若不读不品其诗,绝无此感。而有些篇目,反复品读,我亦不知不觉仿其诗拟写。《乡居杂兴》之七:“寻诗烟雨骤,倚岸茂林修。风过千重峡,山含十里秋。”令我爱不释手,据此,我也拈来一首:“晨来万步走,柳岸觅诗稠。风过洛神湖,药王山更幽。”

优秀诗人之风格往往多样。李杜是,苏辛是,峰源亦是。于此,我提出一课题,足可写千字文以论。

我痛感于当今诗人多有单调之作,流于平庸,内容狭窄,形式单一,创新不足。峰源诗如一股清流,清新扑面,爽飒涤心……

四、意象迭加,妙趣横生

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无论旧体诗,还是现代诗。诗学术语之意象,系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以出,融合主体意趣之形象。它是诗人“心物交融”之产物,是“人心营构之象”,即艺术创造之产物。“意”是主导,“意”存“象”中。正是“意”之主导作用,使诗中意象或隐或显地带上“我”之色彩。而诗中之意象并非孤立,由两个或多个迭加而成。意象在相互映衬相互生发中迭合为一,产生令人品味不尽之韵味。

为何我如此强调意象及意象迭加?乃因当代人(当然主要指诗人)特不注意此,直而且白,不形象,不含蓄,毫无韵味,甚者以“打油”为乐,得过且过。这自然是我们不及古人之处,亦必然是我们向古人学习之处。李白《送友人》之意象迭加堪称典范(想一想,诗中有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峰源诗恰恰具有太白诗之风范之韵味。

仅举一例说明之。

《山中诗记》之四:“问迹桃花水,望春枝上梅。寻归不知处,云外一帆来。”二十字小诗,则有“桃花、水、梅、云、帆”诸多意象,迭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复合之意象表现:“桃花依傍水流,枝头梅花绽放,一番春天景象。欲归,却不知如何归,此时云天远处,一只船正驶来。”且画面感十足。

峰源之五绝如此,五律、七律更如此。

五、诗情画意,意境迭现

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诗人,亦是画家,故而有此经典之评。诗情画意是诗评界之著名观点,是诗词创作之高境界。王维《山居秋暝》之所以成为名诗,原因颇多,而诗情画意则是最主要艺术体现,我以为。最美者当属颔联与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真是清丽而完美。置身其中,美也哉。再看峰源兄之《江行棹歌》之四:

江晚见寒烟,寻仙不知年。

山中飞鸟迹,石下响流泉。

风过邀鸥戏,松清对月眠。

秋高远旧梦,一棹入霜天。

你看,此诗与王维《山居秋暝》是否颇有几分相契?意象迭加,动静结合,对仗工整,诗情画意,意境清幽阔大,给人丰富之想象,一幅情景交融、美不胜收之画面如在眼前。公允而论,如此之诗,在当今恐不多见。峰源诗有许多篇什皆如是。

至此,你亦不得不佩服峰源诗之精妙也。然峰源之诗,还有很多细微之处可探发,可挖掘,可品鉴。

六、精雕细琢出珍品,诗品至上价更高

《峰源诗三百》,可谓诗人呕心沥血之作。诗人从千余首去芜存菁而至三百首,可见其精严。峰源兄一再言,必须打造精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检验。我双手赞之,由衷称之。人有人格,诗有诗格。格有高下,诗有优劣。在当今物质化时代,沉住气,细打磨,求精致,何其宝贵。鲁川三千里,灵犀一脉通。我引以为傲。

峰源诗可真正称得上精品。“诗品”之高尽在其中也。

前文已就峰源诗荦荦大者进行评述,下文就“细枝末节”作一简说。

一是善用典故

诗中多有“陶渊明、李白……”之影,气息古今相通,借古抒怀。前面已及,此不多言。

二是化用古诗文

诗人深爱古典,自然称引,随处可见,别有韵致。爱“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尤爱李贺,多次引用或化用其诗。张中信酷爱李白诗,青莲之风熏染其心其诗:“仗剑去国楚天行,风雨绸缪岂无忧”;“书生远非蓬蒿人,皇命三声仰天讴”;“我爱诗仙长干行,桃花潭水空幽幽”(《江油怀李白》)。如此倾心李白,其郁郁不平之心境使然也。

三是对仗工稳

格律诗自是要求对仗。而求对仗工稳不易。杜少陵,律诗高手,其对仗无可挑剔。《登高》《蜀相》《客至》《望岳》……无一不是典范。我认为,峰源诗之最佳、艺术性之最高者,乃其律诗,五言、七言皆可品。《庚子春日杂兴》之四:“夕照千峰落,沙痕一水横。倚松蝉自唱,对酒剑犹鸣。”《栖霞山》:“峰挂月霞侵晚翠,江含烟雨破清寒。远听名刹钟声扬,近见红尘落叶残。”……我不赏析一字,则觉美也哉。

五是韵律谐美

既然是旧体诗,自然讲究平仄押韵。古人不费功夫,今人则难。峰源诗于此,可谓苦心孤诣。绝句、律诗自不必说,而歌行篇篇臻于佳境,则难也。36句之《空山月并序》,38句之《江油怀李白》,68句之《中峰洞纪行》,一韵到底,朗朗上口,气韵天成,真是功夫了得。张若虚36句之《春江花月夜》,四句换韵。押韵如此,平仄亦颇为考究。由此可以想象诗人如何苦心经营。

六是情理兼生

诗之情趣易有,理趣则不易得。峰源诗既富情趣,又有理趣,情理兼具。《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宇宙的哲理浸漫其中。峰源诗《空山月并序》:“月明天明空山明,山空月空世界空。人生如月有盈亏,空山晨昏见迷蒙。”显然将己人生感悟幻化为诗句。升华之,此诗可视为当代版《春江花月夜》。我曾言:“纵有诗歌千百首,难抵若虚一春江。”从峰源诗可观,甚欣慰也。峰源诗之可读可品,主要源于此。

七是注重炼字

古人炼字,几近成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虽夸张,亦是真实写照。峰源诗随时可见“炼字”之痕迹。《穿云洞》:“燕剪一帘雨,花飞九曲烟。”一“剪”一“飞”,把燕子、花在烟雨中飞行之态活画出来,画面感强,动感十足。

八是数词运用极妙

古诗数词运用之美,津津乐道。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张祜《宫词》:“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峰源诗数词运用之美之多之浑然天成,乃我一重大发现。兹多举几例。《远游》:“大荒三夏尽,灯影一江浮。”《诺水行记》:“二三渔火遥相对,一棹霜天入莽苍。”《壁州抒怀》:“犬吠两三家,清溪一笠斜。”《山中诗记》之七:“三江千棹急,两鬓一秋斑。”……简单之数词,巧妙嵌入诗句,则晓畅、清丽顿生。若不注明,你兴许怀疑莫非古人之作。我所见今人旧体,峰源诗数字入诗可谓最多。

九是一诗一景,一景一诗,一诗一情

诗人爱用同一母题、多个子题以“组诗”形式写就,而成若干首。《乡村杂兴》11首,《诺水行记》12首,《诺水诗抄》8首,《闲情偶记》14首,《山中诗记》22首……或篇篇精思,或一气呵成,均妙语连珠,珠圆玉润。一景一诗,一诗一情,合而为一幅画卷。

十是词汇丰富

古诗词汇之丰富,文化之深厚,今人望尘莫及。《诗经》《离骚》之艰涩,原因之一则在于生僻字多,鲜丽生辉者多。今人写诗,往往词汇贫乏,味如嚼蜡。峰源诗则让你眼前一亮。

此拾锦三五:潋滟,迤逦,遥遄,杲杲,罡风,欸乃……当然,写诗为文,用词决不能以偏以怪为喜好。

十一写诗快手,诗情喷涌

我曾记峰源兄四天写三篇短篇小说,而啧啧称奇。今又见写诗亦快手。《川西行吟》7首,注明写作时间为“2017年7月11日”,这表明诗人一日之内写就7首律诗。何其壮哉!吾知律诗不易写,平仄押韵对仗,要求极严,难度不亚于词。可知其才思才情非一般也,可谓逸兴遄飞。

上之所述,似觉意犹未尽。峰源诗之美言不尽也,非我之拙笔所能逮也。

峰源诗亦非尽善尽美。个别字眼生僻,失之明畅。错字,均予以校正。有些篇目,应有简明注释,以让读者明了。凡此种种,均需加以完善。吾所为并非挑剔,而益求精致。旧体诗词创作,神圣高雅,既传承文化,又抒发性灵,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守正而创新,行稳而致远。诗人张中信,无愧于心,上下求索,孜孜矻矻,渐于化境。“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冀盼峰源兄写出更多有情有韵之诗篇,精彩演绎诗意人生。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我读峰源诗几近于痴,为其才思才气才情所浸染,一抹亮色永驻心间。

此六千言诗评,实为我倾心、倾情、倾力奉献之作,既为峰源诗呐喊助力,祈盼旧体诗坛刮起“峰源诗热”之旋风,亦期引起旧体诗词创作、品鉴之重视。

文末,录峰源兄七绝一首,料必齿颊生香:

《诺水行记》之七:

青鸟飞过柳伴烟,溪村远望碧连天。归来独对一江水,欸乃声声入钓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