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嫡孙(鲁迅先生的重孙子是谁)

时间:2022-01-09 14:55:37作者:记忆的痕迹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鲁迅嫡孙(鲁迅先生的重孙子是谁)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越是科技大跨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越发现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和心灵是科教兴国最明确的指引。

没有人文科学的支撑,自然科学就会失去人情味和基本的人文关怀。自从识文断字以来,著书立说的大文豪都名垂千古,他们仰望星空的感悟通过接力棒传给后代人。

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名字终生难以忘记,比如李白、杜甫、李清照、朱自清、老舍、巴金等等。

还有一位特别犀利的作家,80后和90后的学子都学过他撰写的文章,近几年还遭遇了文章分离课本的命运,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配角——鲁迅。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

鲁迅曾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在风景如画的浙江绍兴,少年在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学习传统文化,青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此期间因为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深感祖国被人欺侮的本质原因,自我觉悟决定弃医从文,对人民的精神和思想进行革新。

鲁迅一生著作以批判和讽刺为主,在他的笔下,我们记住了孔乙己的茴香豆,记住了祝福里面落魄的祥林嫂,记住了故乡儿时的伙伴闰土,还有狂人日记中吃人的社会,他时刻都在为民为国进行呐喊,中国人也在遇到困难时,学会了使用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

他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一段是与家庭包办的朱安,一段是与自由选择的许广平,而他和弟弟周作人的关系也成为学者研究的内容。

总体而言,鲁迅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小说、杂文、诗作、学术领域的文化巨匠,对现代文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对国人的精神影响。

是一位不卑不亢的知识分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背影始终伴随我们左右,站成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鲁迅老师俞明震

没有人是天生的学问家,鲁迅先生作出大学问,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鲁迅先生一生遇到多为引人深省的老师,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章太炎和日本藤野先生,他的启蒙老师是上文提及的寿镜吾先生,而还有一位我们不太熟悉的老师——俞明震。

他曾经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校长,18岁的鲁迅曾在这里学习过一段时间,鲁迅先生在日记中提到的“恪士师”指的就是俞明震,也是这位老师提议让鲁迅出去留学。

俞明震老师也是浙江绍兴人比鲁迅年龄大21岁,他的父亲俞文葆是湖南高官,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朝廷四品官员。

就是在后来教育行业任职期间,俞明震和鲁迅这位优秀学生有了交集,鲁迅也视俞明震为终生的开明导师。俞明震能够站稳自己的立场,他是一个非常有原则和主见的人,在接受清廷命令的同时,对革命者暗中进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维新运动。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俞明震的晚年选择在诗文中度过,不过没到60岁就去世了,一明人士的早逝让人惋惜。可见鲁迅能够出人头地,和俞明震不无关系。

如果没有这位校长推荐他去留学,也许就不会有后续的弃医从文故事和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也庆幸出现过俞明震这样的老师,为中国历史留下了鲁迅这位大家。

作为名门望族的俞家

俞家一直是声名赫赫的望族,从俞明震上溯和下寻多代,都出现了很多名人,可谓财富不过三代,但精神财富代代传。俞明震的后代都不简单,孙子是国家正部级官员,曾孙是正国级官员,侄子是国防部长。

俞明震的大儿子穿了他的衣钵,在多国留学后回国当校长。他的孙子名叫俞启威,建国后担任过天津市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享受正部级的待遇。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他的曾孙是,享受正国级待遇。而他的侄子俞大维也不输家族长辈,担任过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

俞家代代人才辈出,不仅俞明震一个人厉害,更厉害的是他的家族有一群厉害的人,而且个个都爱国敬业,身居高位为国家献计献策,堪称家之骄傲、国之栋梁。

由此可见中国的家族观念,“光耀门楣”不是一时之说,而是世世代代的努力,在中国人看来,积累物质财富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权力和地位的获取,以及话语权的获得,所谓名门望族,就是通过自己思想的进步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家风家教是最好的滋养

俞家多代出贵人,而这贵人不因别人推荐,完全因为长辈培养得好、自我修炼得好。回想梁启超一家,他自己写出《少年中国说》这样的名篇大作,又培养出一门三院士。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一个是建筑学家梁启超,一个是导弹专家梁思礼,一个是考古学家梁思永,和俞家一样,晚辈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国家提倡家风家教很有必要,一个家庭的家风良好不仅能让后辈受益,还能让社会更多的家庭接受教育和感染。

一个没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糊里糊涂一辈子是不能培养出真正人才的。我国古代就有《朱子家训》这样的书籍,倡导“黎明即起、洒扫除尘”,最重要的不是口头训导,而是以身作则。

现代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规训,但是家长本人都做不到,很多家长自己每天刷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仅仅教训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恐怕很难让真正的教养根植于心。

老猫上树,一辈传一辈。鲁迅老师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以家族为单位有所精进,每个家庭或家族都变得精神契阔,那么我们国家的伟大复兴必然指日可待。

文/史海观复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