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的诗(于坚的诗歌代表作)

时间:2021-12-18 13:09:16作者:心渃相依来源:网友整理我要投稿

于坚的诗(于坚的诗歌代表作)

陇 东 诗 群

一部被像诗歌一样

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

——于坚《小镇》陇东诗群

在线研讨发言摘编

主办:陇东诗群(陇东诗群微信群、陇东诗群公众平台)

地点:地球上黄土最厚的地方——《诗经》故乡甘肃庆阳

特邀主持:高凯

主持人:独化 北浪

于坚,1954年8月出生于昆明,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上世纪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

高 凯

甘肃省文学院院长

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尊敬的主宾于坚先生,尊敬的各位群内群外嘉宾和各位诗人微友,鄙人应邀主持陇东诗话第二场今晚的诗歌群聊。晚上好,欢迎大家,并衷心感谢现在旁观或参与诗话活动的诗群内外的各位嘉宾!今夜,我们在一个世界之最——地球上黄土最厚的地方陇东黄土高原上举行继诗话段若兮之后的第二场陇东诗话活动——“新时期中国新诗的世界性语境——以于坚的长诗《小镇》为例”。

包括庆阳、平凉两市的陇东和陕西关中地区是《诗经》的源头。《诗经》中年代最久、篇幅最长的《豳风.七月》就诞生在这里,所以我们是在中国诗歌的故乡探索诗歌。“好诗在民间”,就是位居“明前七子”之首的陇东人李梦阳所说。出自民间的陇东诗群,在2014年由国际汉语诗歌学会和《星星》、《诗潮》、《文学报》等学术机构和文学媒介主办的21世纪现代诗群流派大展中被评为“十二家影响力诗群流派”。可以说,陇东诗歌源远流长,陇东诗群的诗人们都是《诗经》的子民。

云南云西,微信经纬;陇东诗群,诗人兴会;中国新诗,锦绣华章。当代诗人于坚的长诗《小镇》发表近10年以来,诗中的那个小镇越来越沧桑,但诗歌的《小镇》却是越来越逼近且诗意盎然。《小镇》不小,它是一幅能让人看见人世间无限苍茫的生灵诗歌长卷,或者说它就是人世间一片巨大的苍茫。极具文学世界性写作情怀、精神和理想的中国云南诗人于坚,以“废墟写作者”、“潮流逆行者”的文化自觉自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不期而遇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地理异乡——陌生小镇。时间正在为我们求证,《小镇》不仅仅是于坚一个人的诗歌里程碑,而且是百年中国新诗的里程碑。因此,研讨《小镇》很有意义,在中国的诗歌故乡陇东研讨《小镇》更有意义,而由陇东诗群召集主持研讨《小镇》更是意义深远。

于坚和甘肃是有缘分的,因为诗歌,他和《飞天》有不解之缘;于坚和陇东是有缘分的,为了诗歌,伟大的诗歌编辑陇东人张书绅使他深怀知遇之恩。就是因为于坚、伊沙和马步升等人的支持,我才写成了那篇刷红网屏的纪念张书绅的万言随笔《九百年祭》,为不辞而别的张书绅搭设了一个纸上灵堂,安妥了一个伟大的诗歌亡魂。所以,今晚在向于坚致敬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向前不久去世的张书绅老师致哀!我们认为,在张书绅的文学故乡研究于坚的诗歌,就是继承《诗经》精神,弘扬民族诗歌文化。张老师不在了,今晚我们一定要替张老师把远道而来的于坚招呼好!开通微信一个月以来,我发现这种不见面的群聊就是“穷聊”。这正是组织者的可贵之处和活动的精彩之处——一个没有红包的学术探讨活动,120余位参与者都是绿色诗人,个个心底干净纯粹。也如此,我们只能神聊而不会“无聊”。《诗经》永存,《诗经》精神万岁!

那么,让我们跟着于坚一起走进他那遥远而宏大的《小镇》吧。不过,自己招待自己,一壶美酒一杯清茶一包好烟一片内心的苍茫。

马步升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

甘肃省社科院文化所所长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于坚好,文朋诗友好。我在野外,很冷,但心里很热。早上离家时,用手写过对于坚诗歌的点滴感受,但有些潦草,委托朋友打出一段。目前在于,向于坚致意,向朋友们问好。

于 坚

诗人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诸位:我正在昆明以东一个叫做大乐溪谷的彝人村子为朋友写春联。今天立春,蒙诗人高凯厚爱,各位要讨论拙作《小镇》,在春天开始的时候,讨论一首诗,像兰亭序记录过的往事一样美好。诗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方式,而非奥运项目,但这个时代对此早已迷失了,这种讨论令我想到古中国那些纯朴的诗歌时代。诗人同一族,何必骨肉亲,天涯在咫尺,陇上传雅声。谢谢各位,祝福春天!

马步升

我向来认为于坚是个好诗人,先前是,一直是,现在更是。在我看来,对于诗歌,于坚有着辽阔的野心。于坚似乎一直在寻找安放自己诗歌野心的可靠窝点。早年他找到了尚义街六号,那里芜杂,混乱,卑琐,当然也有着有限的高尚和道义。欲望燃烧着欲望,堕落催生着堕落,道义消耗着道义。那是一个时代的剖面,但是这个剖面太小了,容纳不了他极速膨胀的诗歌野心。一个小小的窝点,怎能容下一个江洋大盗呢?终于他找到了一个美国小镇,是不是受到了福克纳邮票大小的小镇的影响,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福克纳的小镇兼并了整个美国的南方。而于坚的小镇,更像一个中西合璧的小镇,理念的冲突与合和,世俗人情的比勘与验证,中西人文精神的相逢一笑,深奥而简易,肆意而收敛,游移不定而持守一心,这里不再有巨大的落差,不再有俯视和仰望,有的只是各自的不同,还有各自的坚守与妥协,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小镇。于坚于此而更坚!

祝福于坚,祝福在线的文朋诗友!

王若冰

作家、评论家

《天水日报》副总编

于坚是当代中国汉语诗歌的异数、一位奇招频出的独行侠。多少年来,我们对于坚诗歌的各种解读,都跟不上于坚高举诗歌前行的脚步。所以,面对长诗《小镇》为我们提供的又一个令人沉浸、惊异、百感交集,同时也难以一言以蔽之的文本时,我只想用于坚自己在阐述自己摄影作品理念时所说的一句话来解释我对长诗《小镇》的理解:“我只是拍下了一部分人视而不见的东西,我选择它们并不是因为它们美,而是看它们是否能够感动我。世界本来如此,今天蒸蒸日上的现代世界倒更像是天外来客。”作为美国东北部佛蒙特詹森小镇一位不期而遇的寄居者,在长诗《小镇》里,于坚是幽居者,也是小镇日常生活的观察者。面对面对长满白发的教堂、年久失修的路面、松鸡在傍晚的舌尖上衔起一根做窝的干枝的小镇,于坚更像一只“隐形听诊器”,在观察、观望甚至与詹森小镇各色人等、各种生活的交流、交往中,看似无所用心地随意翻阅詹森小镇的“人世旧照”,实则试图用一种穿越时空的结构方式“本来如此”的世界。在詹森小镇,我们不仅看到了和王维时代同样幽静的山水自然,也能感受到大胡子钟表匠约翰、水泥匠汤姆、邻居肯沃德和说昆明话的父亲、1966年从邮递员返回原籍卖古董大叔经历相异、趣味却相差无几的生活。于坚《小镇》里出现的人物一以贯之,仍旧是那些日常生活里被人视而不见的“小人物”;于坚《小镇》里所呈现的生活,也仍旧是一如《尚义街六号》一样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身处“波士顿以北/离机场一小时路/我来时淘金时代已近尾声/一只乌鸦正拖着黑箱子/逃向天空车站”的詹森小镇的于坚,在身处“乡村歌手老掉了牙/夜幕降临就对着翠谷空山/放出关在深喉中的狼”情境之际,思绪和情感时不时就回到了“后院里长着枇杷树/房头上开着野菊花”的故乡,一种交合着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东方文化精神的生活呼吸、生命气息、文化传统,让于坚为笔下的詹森小镇成为一种超越历史与政治、文化与地缘存在的诗歌文本。也就是说,在阅读长诗《小镇》时让我沉迷并看重的,是一位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诗人借助一座小镇所呈现的一如于坚自己所表述的“世界本来如此”一样朴素归真、原初绮丽、人类共有的普世精神。《小镇》所创造的文本容量、重量和含量,绝不亚于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长篇小说,一部穿越古今、贯通中西的好莱坞巨制。

第广龙

诗人

长庆油田新闻中心党委书记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于坚的消化能力强大。他写大象,于坚自己就是大象。小镇进一步证明,于坚在大地上写作,是一位世界诗人。于坚写小镇,却目及八荒,落点是坚实的,又腾起来,在精神的层面开刀和完成。

王若冰

当代诗人敢碰长诗者不多,这是于坚《0档案》之后的又一巨制,从我个人阅读习惯来看,《小镇》更加辽阔、厚重,更抵达人类精神的普遍意识。长期的游历、阅读、思考和绝对认同个体的写作造就了于坚。于坚也是当代诗坛为数不多有着深厚人文修养的诗人之一。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拥有人类情怀,这是大诗人和小诗人最基本的区别。

苏卯卯

青年诗人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于坚老师的这首诗歌我读了好多遍,但还是没有触到这一首意义宏大的诗歌之内核。我且孤陋的认为此诗文本呈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连接了古今、通融中西所有诗歌文明的精华。于坚老师的小镇里,每一个物象的背后都有一个真诚、冷峻、独立的灵魂,这些个灵魂又都通过这些物象发声,将自我对于地域的独特理解,对于世界的认识,以一种语言像素表现出来。词语的背后,理性的表达毫无刻痕,却很好的将一种平静平等正觉式的普世价值自然独到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又摆脱了一些无病呻吟的说教和玄言成分。于坚老师是大性情,大情怀之人,其诗如其人,此诗绝对匠心之笔,对我们这些后学影响巨大。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哨 子

诗人

庆阳五中教师

我距离于坚先生的物理距离很近(昆明的一小镇),但透过薄霭,隐约洞见先生《小镇》里的敞亮,愿与各位一起徜徉在春天的小镇,品赏先生心象里的圣境。

宋德龙

青年诗人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诗人于坚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由草根组成的,草根生活并不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它组成的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小镇》一诗也是对草根生活的具体表现。我理解,一方面,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发生在或者隐藏在“小镇”里的一段真实生活,这种生活反映的是一个时代落荒的印迹和作者平民化一种写作心态,语言平易但意蕴深刻。这也很好地践行了第三代诗歌所倡导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诗人并不是要告诉所有读者,小镇本身是什么样子,它里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神秘的诗意,或者多少不为人知的人和事,而是他把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和“小镇”般的生活用叙述的语言讲述出来而已。我感觉,好像就是他拿着一个相机,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抓拍下来,一个镜头就是一种草根生活,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构成了小镇全部的“隐喻”。正如,诗人所说,照片、文字都属于一种语言,但语言不是世界本身,语言只是世界的隐喻。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李满强

诗人

静宁县旅游局副局长

今晚这个研讨,刊物要发的。希望热烈一些,诚恳一些,尖锐地建设一些。于坚是大师。我们一些小地方的人,以前不是很喜欢批评大师嘛。所以,有屁,放到当面,有感觉,有方向,则更好。

半砚斋主

诗人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长诗的矩阵,多方位聚光切换,扭曲整合,知识海量,阅历丰富,储备惊人,“要静静的,慢慢的,花长长的时间读”。比如:“教授住在谷底|二十年来一个字也没写出|对外模仿寒山子|做高人状”,这就是一种对比,就如人和自己影子的对比,同时也揭示了人的两面性。真诚解读,直达内囊,不要虚晃一枪,搞名词轰炸!

子午雨

作家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太白有太白的,摩诘有摩诘的,子美有子美。因为你是独特的这一个!感觉这首《小镇》有堆砌之嫌,且极不利于传诵。现当代诗到现今还没有多大实绩,给人的只有失望。剥去一些专业术语,何不直面文本,作一深度解读,高老师及各位大家?

高 凯

大家不是在直面解读吗?没有专业术语怎么和您交流?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独 化

诗人

平凉一中教师

小镇不小。世界不在大,而在深。一只狗可以漂洋过海,仍是一只狗而已。弗蒙特据说风景殊佳(我有学生在弗蒙特大学读研),但是,风景也仅仅为那些能够欣赏者而预设。至于,詹森小镇的风俗,人情,物理,那更是非有心人不能触及,加之,异乡与家乡并置,现实与历史交错,那更非诗人莫办。而且,此诗人尚需世界性眼光,哲学之理性,历史之情怀,文学之技巧,好在,我们的诗人无一不具备。于坚成功了,致贺,致敬!我是那个叫独化的人。

杨森君

诗人

昨天我还跟独化说,于坚是一位有独立诗学主张的诗人。无论他怎样写,怎样尝试,都是在其诗学体系内的创作。这是他最为自信的。他写任何事物,都是信手拈来,朴素到位,简单机智,从不奴役语言,也就是说,读他的诗,看不出他以自己的诗学才华施虐语言,恰恰在给语言松绑,读来舒服流畅。

王若冰

于坚有于坚的视野和修养,他站在人类的高度触摸诗歌,这是一种伟大而有深度的写作。但我们所期待的诗歌远远不止于于坚一种。大山大海、野花败草写好了也是诗。包括诗歌在内的所有艺术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对错之别。核心问题是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得是诗。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马平川

诗人、评论家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

于坚的《小镇》写出了大世界。于坚作为一个寄居者,观察者,对美国这个小镇却充满热切的感情。《小镇》里山河草木的呼吸,《小镇》里众生物象的呈现,犹如怀旧的影像片,徐徐尽入我们的眼底。于坚的体验与经验,历史与现实间的巡游叩问,使得《小镇》敞亮,开阔,畅达。其独特的视角,宽广的情怀,表现出良好的诗性品质,始终保持自已的敏锐、执著和丰富,这种开放,通朗和宽阔的视野和表达,使于坚的《小镇》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审美地带。

唐女女

作家

合水县公安局民警

《小镇》的每一节,或典雅隽永,或幽默俏皮,或精彩纷呈,既能独立成章,又是长诗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或俭省,或铺排,一个个意象、人物、场景、画面有序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凸现了本诗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维导向。这些物象,都有所指,又暗含北美文化的现象和根源探求,且充满诗情画意,而这诗情画意,又来自中国式的审美传统,儒、道、庄禅的文化本源,如此,则跟北美小镇的文化习俗产生了错乱的矛盾冲突。两条线索不露痕迹地交叠重合,明线描摩小镇的生活状态,暗线抒写自己的精神家园,正是诗人的匠心独运之处。诗人通过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寻,从而从其精神底层逐渐提炼升华出了人性的思索,表达了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上的意愿。以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为出发点,发现了隐藏在自己民族和其它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也就是诗歌的普世价值,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诸如本诗中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最终形成一个超越国界的精神领域,显示出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和慈悲庄严的人文情怀。

申万仓

诗人

就职于庆阳市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读于坚的《小镇》,他使我的梦境更为辽阔,使我的隐秘成为现世的珍藏!腊月的陇东,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黄土高原的雪地里,一行行脚印诉说着春天的关切与无奈,有如诗行的行进,有如诗人的逃离,现场还在,能拥有自己的小镇与喜悦,即使有多遥远的距离,一盏灯的温暖亮在心头!

半砚斋主

佩服诗人的思维,拜读大作脑海出现三个字:意识流。诗人的的确确在用意识流写诗,例如这三段,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气象。倒着看。诗人参加过一个乡村音乐会,他的记忆中是“黑、白、金”的头发,这些是“茶盏”,而大胡子老歌手才是煮茶人,这杯茶喝残夕阳 ,喝醉月光。逆流而上,七句都以“木匠”开句,但木匠及木匠的家人却在打造音乐之海。这使我看到了另外一种东西:本性的存在与缺失。倒读截图第一段。诗人的思维一下子穿空而过,“阴暗林子里更显苍白”,这就和下面两段(欧美风)形成强烈的冲突,画面出现破裂。

北 浪

诗人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于坚先生的长诗《小镇》,再次有力地见证了当代中国一位重要诗人的实力和创造性。这是一个对存在的刻录,也是穿越历史时空中人类亘古的精神镜像。是哀歌和祈祷书——“哦 乌鸦 救我/请让我的语词跟着你穿过落日/回那黑暗之家/请让我的心/再次成为你的象征”。“小镇”不是诗歌得以铺开的背景,也不是文本的意象,而是人神麇居的场所,是天堂也是陷阱,是道场也是心灵之乡。小镇上的物事与语言对应,在近于粗俗的口语和泥沙俱下的叙述里,穿插了雅言与意象表达的精微、深远与生气。他说:“冬天要吃萝卜/夏天要吃生姜”;他又说:“一只乌鸦正拖着黑箱子 /逃向天空车站。”如果说汉语是世界和事物的隐喻与象形,于坚先生的《小镇》就是世界和历史本身。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李川李不川

画家

诗人

居北京宋庄

读于坚老师诗歌《小镇》一路,处处充满了惊喜,在细节里的跌宕,在时间与空间,在东西方文化里来回穿梭,这种实践与探索无疑是成就了新诗的一种可能。小镇虽小,却给读者展现出一个包罗万象且错综复杂的社会,那种人性里的迷离,撕裂的宗教与文化,都在这种高度的真实里发酵!正在快速全球化的今天,眼界与思想决定了文学与艺术的宽度与深度,于坚老师用自己的作品已经证明!

王 丽

节目主持人

自由职业

很荣幸参与于坚老师长诗《小镇》研讨,我给大家朗诵两段。

沈 茉

华池县中医院医生

最喜欢这段,意境深远,画面感超强。

高 凯

朗诵很好,只是有点短促。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段若兮

诗人

庆阳石化学校教师

于坚先生有一组诗,名为《我聋着,因此听见死者在低语》,觉得这是在提醒和教会我们一种观察、倾听世界的方式,犹如在盲女的眼中,看到一座葱郁茂盛的森林。长诗《小镇》,布局宏大深险,章节呼应,内在气韵联通,情感浓度大。描写对象应该是虚实相叠的,虚则给作者和读者以广阔的想象和探索余地,实则强化了诗歌的立体感,使诗歌具有了小说的故事性。诗之美,贵在风神气韵,取势而不取意,《小镇》笔墨恣肆,神性和巫性无隙相融,整体呈现出逍遥疏朗,自在随心的格调之美。关于写诗的心性,不由得想起于坚先生的一句话: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

石枫恋

诗人

民营公司总经理

读于坚长诗《小镇》后的几句话,请老师们批评。一、于坚老师的长诗《小镇》,让我想到“精神家园”。如果说好的小说给人能创造出一个可以居住下来的世界的话,这次我发现诗歌也能。只是这次,诗人于坚以“后视”的方式,在美国东部某小镇——詹森镇——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园。谁说我们的“香格里拉”就一定不能在地球的另一半?把他乡,认梁园,古代不乏这样的书写,现代就更多了,但于坚这次“出国”了,说明中国诗人的胸襟还是较之以前开阔多了。二、作为“游记诗”,国人写了不少,时空穿梭、交错也是常见的思维,中国古代很容易和我们的当下沟通,但于坚在诗歌中沟通中西的努力是让人侧目的。三、于坚写“看到”的多,“清明上河图”般复现自己所看到的小镇“现象”,这是长诗的基本骨架。其中,作为每一小节诗歌,分离阅读也是回味隽永的。由此我想:这首诗能不能写成或者转化为散文呢?转换成散文和长诗有何区别呢?四、像读于坚为人所喜欢的“短制”一样读“小镇”也挺好。这种长诗的写法为长诗写作史贡献了什么新的维度?但一定会留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示。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古 马

诗人

甘肃省民政厅人事处处长

他说他的写作是退后的,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他说得对,知行合一。

高 凯

于坚的诗歌方向,是否说明我们许多诗人的方向错了呢?

古 马

读于坚长诗《小镇》,手机上读过两遍,打印成纸稿再读,还是此种阅读方式更习惯一些。再三来读,也是老于此诗让我在阅读中“每有会意”,被带到这里,带到那儿,在“他人之乡”,见“月光在钢琴上升起”,也还眼见耳闻“像一颗碧玉钮子/湖被钉在青山衣襟/外祖母的针线活/线头藏在黑暗里/只闻流水淙淙”。老于是掌握了飞行术的诗人,他是轻盈的,同时也是深沉厚重的。他的深厚在于他的文脉始终扎根在古老汉语的传统里,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写作是退后的,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退后是一个诗人的文化自觉,“蓬莱文章建安骨”,老于是为恢复汉语的血色气骨和尊严而努力不懈的极少数的诗人之一,我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于坚的诗》,读过他《零档案》、《便条集》等等,《小镇》的出现更让我看到了他找回汉语气质和风范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要敬酒,敬老于一大碗。

高 凯

面对于坚,面对《小镇》,我觉得我们有点小了!

贾录惠

打工诗人

居兰州

于坚老师的这首长诗写神彩飞扬,很有平衡点,别看小镇是作者想像的源头,其实却蕴藏深意,就像建筑高楼大厦,无论它的桩基打多深,无论它的楼层砌多高,都要回归于基础的正负零。从毛纺厂王裁缝眼镜的开裂,到主席台上正襟危坐的老耶稣,无不交相辉映出独特的时空。这是长诗写作当中最常见的白描手法。这种写法其实不怎么讨巧,想要运用得好不是简单的事,用偏了可能就毁了整首诗。而恰恰于坚老师就用得言简意骇,自由发挥,让人思绪霎时想得更远。反复阅读时,感觉《小镇》留给了我无限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去体验和想象,这也是我喜欢于坚诗老师的根本所在。他把大胡子约翰、水泥匠汤姆的命运多舛的那份孤独,完完全全的刻画在世人的面前。我们姑且不去想修钟匠、水泥匠曾经遭遇过苦难,单从时空转换上分析,就很是轻捷,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全面综合力,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

笨 笨

诗人

就职于兰州市交警支队

西固大队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初读《小镇》,对这部鸿篇巨制很不容易把握和精准评析,只是我阅读的过程中,情绪也随着一个小片段,一个个小情景而跌宕起伏。文本幽默诙谐,生命质感的东西方文化体验,异乡与故乡叠加交错的场景替换,使我深感诗人满怀忧患、乡愁、宽博的文人胸襟与不可扼制的诗人担当。这首长诗是要用心体味于坚老师的用情、用意和驳杂的书写技术,分享他的豪放、坦荡、纯粹与忧郁。感受他口语化的书写和意象铺排,我们的现实处境不就是这么粗糙地存在、运行、轮回着吗?!在此,感谢诗人!感谢好诗!是诗歌让我们遇到更美的思想、更美的艺术和更好的人!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马 野

诗人

庆阳市政协副主席

庆阳市作协主席

于坚老师是我在《大学生诗苑》时期就非常敬仰的诗人,这些年读了他很多诗。这一首却是既不同于他自已,更不同于别人的一首长诗,很长很长的诗。以一个小镇之小,写世界之大,需要一颗宏阔四野的诗心。长着翅膀的想像鸟瞰万类,精緻细微的语音密不透风。我离诗人远了,离诗不远。向于坚先生致敬!向春之第一天因诗微聚的朋友致敬!

于 坚

谢谢各位的讨论。这是我写诗四十年来在中国举行的第一场我的作品讨论会。我一向忌讳此类活动,有送葬的感觉。但这次讨论不同,我信任高凯,我不认识他,两年前在昆明见过一面,他给我看他一首诗:巜村小:生字课》我当即认为是杰作。一个好诗人是可以信任的,他组织这次讨论,相当纯粹,大家的发言令我感动,许多角度我在写作时并未想到,例如长篇小说的体量。今日中国的诗歌评论越来越势利,庸俗,越来越圈子化,丧失了诚意和判断力。但今晚的讨论不同,我再次遇见诗歌君子。其实今日中国,只有在小地方,外省还保持着古老的诚实和审美判断力,因为人心尚古。甘肃是我诗歌的发迹地,1983年,我那些窖藏了七八年的诗在《飞天》大批发表,之前,我只发表过两首诗。张书绅从天而降,我的第一个诗歌奖就是飞天颁给的。我属马,总是在出土铜奔马的地方遇到知音,前有张书绅,唐欣、古马、叶舟……后有高凯和诸君,足矣!足矣!满川碎石大如斗。谢谢!

高 凯

昨夜的讨论太热闹了,七嘴八舌,仁智互见,非常成功!最后,让我以今早写的一首诗结束讨论吧——《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读于坚长诗<小镇>有感》:

一次独自旅行

人类被折叠成一个地球

一个国家被折叠成一个小镇

像一个人的心灵

被折叠成一部历史那样

像把诗歌折叠成一个诗人那样

诗人把一个宏大的叙事

折叠成一首诗

在那个遥远的小镇

前世和来世被折叠成今生

一个人的故乡和异乡被折叠成乡愁

而乡愁又被折叠成

一片落叶

《小镇》不小

顺手拿起的一把扇子

也是一个被折叠起来的巨大苍茫

即使一把折叠起来的雨伞

也是苍茫无限

很多不同肤色的人

从不同的方向

涌进了西半球那个古老的小镇

结果被上帝折叠成一个

失魂落魄的影子

世界原来真的是可以这样随便折叠的呀

在诗人手里 废墟上的浮华小镇

其实是一个被折叠的首都

2018年2月5日晨

于坚长诗《小镇》:一部被像诗歌一样折叠起来的长篇小说丨陇东诗群研讨

李致博

诗人

陇东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

高凯先生以诗解诗,别开生面,起到了抛玉引砖作用,我深受启发。于坚先生长诗《小镇》,折射的是当今人类世态万象,关照到了地理历史文化,有人类命运交响曲的味道,甚至于对地球所有生命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高 凯

谢谢各位诗家!高凯叩首。

(北浪、独化根据在线对话整理,高凯最后审定)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