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乡(李白故乡是吉尔吉斯坦吗)

时间:2022-01-23 09:38:02作者:长夜漫漫来源:互联网我要投稿

李白故乡(李白故乡是吉尔吉斯坦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太湖县,或许大家一听到“太湖”,马上就会联想到《太湖美》那首著名的歌曲,但我想说,那歌里说的应该是江苏的太湖,不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太湖县。

然而,我的家乡太湖丝毫不逊色于无锡的太湖,也是非常美丽的,不仅有浩渺壮美的花亭湖,还有享誉海内外的五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虽然县城不是很大,但民风淳朴,风光秀丽。

太湖县棣属安徽省安庆市辖县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县内总人口近六十万。

李白杜甫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太湖县,是确有其事并非传说,有诗为证


就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儿——李杜乡,因为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因,现已改为李杜村。这里,由于和唐代的诗仙诗圣李白杜甫扯上了关系而闻名遐迩。

太湖县李杜村的得名或许它本就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相传,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小山村,唐代的两个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此住宿了一夜,他们品茶论诗留下了一段佳话。这个李杜村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下属一个行政村。于2005年3月由原李杜乡改名而来。

李杜村得名于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李白、杜甫在太湖游历不期而遇,留宿于现在的李杜村李杜组境内的李杜街,李杜街上一个李杜店(当然是然后命名的)据说,在店内,当时他俩饮酒作诗,并对此地的茶干赞不绝口。

太湖这个地方,本就风景秀美,自古就有许多名人雅士来游历过,比如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明朝大学士解缙、哲学家王阳明等等,都到过太湖,县志里都有记载。

但在历代名人游历太湖,最为有名的一次,应是唐代大诗人李杜曾经歇脚过太湖县城边一个小店——李杜店。李杜店就位于花亭水库修建以前进出太湖山区的重要通道上。当初也不过是几间茅屋的小饭店,就因为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的投宿而有了一个享有声誉的地名流传下来。也就是今天李杜村的所在地。

李白杜甫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太湖县,是确有其事并非传说,有诗为证


虽然李杜两位大诗人留宿时,当初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引以为憾,但在李杜离开一千多年之后,清朝年间,一个叫做雷天铨的人(太湖县赵家河人),雷天铨,他是康熙年间考取的进士,是继太湖雷氏第十代雷演祚之后的第二位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国史编修,诰封“国史公”。可见,他也是清朝时期的名流贤达。

他有一次经过李杜店,写下了一首诗,诗名叫《过李杜店》

茫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

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

当年风雨称同,今日文章重两家。

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

这首诗写于200多年以前,从诗的内容看,李杜是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无疑,不然何来“风雨称同调”、“文章重两家”?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此地曾停李杜车”所以叫做“李杜店”。诗题《李杜店》应该是李杜二人当时不期而遇歇脚的客店。

再看《过李杜店》这首七律古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经过李杜店的见闻与感受,含蓄的表达了一种落寞怅惘之感,这也许是当时李杜店那种荒凉环境对于自己心境的影响,也许是世事起落兴衰引发了诗人的伤感,或许还有诗人自己在现实中某些境遇的感悟,总之,全诗笼罩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和感伤。

李白杜甫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太湖县,是确有其事并非传说,有诗为证


“茫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

首联交代了作者的所见,一条通向深山老林的小路,一直向前延伸到眼力无法企及的地方,这里的茫茫是绵远悠长的意思,同时也有荒径无人的冷清与凄凉,路边上的老树上归鸦点点,还时不时的“呀呀”鸣叫,更加渲染了这份荒凉。眼前的一切,很容易让人想到“枯藤老树昏鸦”,从全诗看,诗人“过”的时间应在黄昏时分。后一句点破题目,在这样一种环境里,谁曾想到当年的大李杜曾经在这里投宿过。首联交代了李杜店得名的因由,以及这里荒凉而苍茫的环境特点。李杜车,当年的李杜是怎么来的已无可考,也许徒步,也许乘车。但都不重要,重要的他们来过,留下了驻足的痕迹,这就是李杜车的含义。

“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 ”

颔联承起,进一步写所见。渺,这里不是小的意思,它有浩渺之意,本是形容水面辽阔;或渺弥,水流旷远的样子。这里,应有旷远绵长之意。这联由远及近,远处,一挂清泉,飘然而下,自会引得诗人心襟摇荡,诗思飘逸;眼前,几间茅屋,酒旗高挑,虽简陋但羁旅之途,可供歇脚,浊酒几杯,相与神侃自有一番情致,怎不能让人在羁旅中聊得一丝快意,生出些许感慨,引出一串神思。这里的景仍然是荒凉的,但在荒凉中呈现一丝暖色,几分诗意。更何况当年驻足的是大李杜,诗仙诗圣在这里种种情形,怎不叫人遐思,犹马之脱缰。这一联继续描写环境,烘染氛围,为后面的议论与感叹铺垫。这里的“一泉”也许作者当时看到的实景,远处山岭上的飞瀑,也许是贯穿太湖城的长河。

李白杜甫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太湖县,是确有其事并非传说,有诗为证


“当年风雨称同调,今日文章重两家 ”

颈联转议,吊怀先贤。是呀,在风风雨雨中,李杜擎起自己的旗帜,吟诵出人生壮美的诗章,成就了“诗仙”“诗圣”的美名。虽然,二者的风格各异。一个沉沉郁顿挫,一个慷慨激昂,但”李杜诗篇万口传“,都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厚的人民性和高雅的艺术性,影响深远,名流千古,一直到今天乃至后世。试中的“风雨”当然是双关,偏重于社会变迁与人生的际遇。“同调”,就是一样的格调,这里的“调”指的是诗歌作品及其思想艺术的成就。也就是说,李杜的诗歌思想艺术价值可谓难分伯仲之间,可以相提并论。后面的“文章”也不光指作品,侧重指的影响力。两家即李杜。这里作者将大李杜的生前与逝后对举,赞颂了两人的成就、价值、影响。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与钦佩之情。当然,不乏还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流露。古话有云:大块文章最风流。其实作者也是一位才子,是一位能写“大块文章”的人。颈联的议论很好的拓展了诗作的内涵。

“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

尾联收合,生发感慨。太湖是有幸的,因为这里曾留下了大李杜浅浅的足迹;李杜店更是幸运的,因为唐王朝两位天才曾经留下了他们匆匆的身影。当年这两位大侠,在这里一定是举杯畅饮,彻夜神聊·····他们也一定诗兴大发,留下珠玑之句。从雷诗中可以看到,他是坚信李杜在这里一定有诗作的,按常情也应该有的。但很明显在二百多年前的清代就无从找到李杜在这里的题咏,这一点叫人深感遗憾。那个空字你说含有多少的惆怅与惋叹。他们的音容笑貌消失了,他们的匆匆身影也不见了,连在这里的题咏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这岭头朝晖夕照,岁岁年年······这怎能不叫人顿生沧桑之感,顿生忧伤之情。显然尾联以景收合更具艺术感染力,一方面是暗扣前三联的意韵,整合前面的内容,完成对主旨的诠释;另一方面留下一个令人回味的空间,是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叫人感慨莫名。言尽而意绵,遐思无尽,余韵袅袅。

这首诗作不但语言浅近明白,而且写景抒情善于烘托渲染,有力的表达了对于古贤的倾慕之情和世事变幻莫测的沧桑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在此,之所以分析和解说这首诗作,不仅仅是说明该诗在文学上的精妙,同时,也确实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李杜大诗人来到我们安徽太湖并非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李白杜甫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太湖县,是确有其事并非传说,有诗为证


而今的太湖,也许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的孕育与累积,还有古人流传下来的恩泽,荫庇了这一方水土,已远非当年的模样。不但交通发达,景观新奇,百姓富庶。而且我们太湖一向文风昌盛。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赵文凯、赵朴初、朱湘、刘炫、赵挺、石楠、马兰等一路走来。黄梅戏、谷尖茶、禅宗名胜都享有盛名,也是全国第一批荣获“诗词之乡”的县市之一。在此,再说一遍,我们家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景区,还有反映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文博园等。

朋友们,我是裁缝方师傅,对我的家乡感兴趣吗?欢迎来我的家乡——安徽太湖,旅游观光。五千年文博园欢迎你,花亭湖风景区欢迎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