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及注释)

时间:2021-12-31 11:56:21作者:拼命菇涼 来源:网友上传我要投稿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及注释)

书接上文。前文我们讲到韩信帐下的辩士蒯通想通过劝说韩信保持中立,三分天下进而恢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被韩信拒绝了。可他依旧不死心。

《史记·淮阴侯列传》十:心不死蒯通二劝 忠有恒韩信再辞

一、张耳、陈余

蒯通见韩信以刘邦对他恩重如山这样的理由拒绝后,便转变了策略,开始为韩信讲张耳、陈余的反面故事,试图以此说服韩信。

1.刎颈之交

张耳、陈余,都是战国末期魏国大梁人,陈余年龄比张耳小,用对待父亲那样的态度服侍张耳,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秦灭六国,他俩开始逃亡生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他俩投靠了陈胜。后来又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自立为赵王之后,封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后来武臣被杀,又拥立赵王歇

2.巨鹿被围

秦将章邯在定陶击败并消灭了项梁之后,挥师北上,直指邯郸,把赵国的人民都迁徙到河内郡,并毁坏了邯郸城。张耳同赵王歇一起逃进了巨鹿城中,章邯派王离率大军把巨鹿包围起来。陈余率领常山几万人的部队驻扎在巨鹿城北面,章邯驻扎在巨鹿城南面的棘原,源源不断地给王离输送粮饷。王离部队,兵精粮足,猛攻巨鹿城。

3.二人离心

巨鹿城中守军少,粮草又告罄,张耳屡次派人让陈余发兵相救,陈余觉得自己兵力太少,不是秦军的对手,不敢前往。这样过了几个月,陈余依旧不敢发兵救援巨鹿,张耳异常愤怒,派张厌陈泽突出重围,到陈余驻地指责陈余。陈余被逼得没办法,只得给张厌、陈泽分配五千军士,让他们先去试探一下秦军的战斗力,结果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4.分道扬镳

后来经过项羽的破釜沉舟一战,击溃秦军,巨鹿才得以解围。张耳见到陈余之后,责怪陈余不肯发兵救援,并问张厌、陈泽二人现在何处。陈余生气地回答,他俩带着陈余的五千士兵,与秦军交战,都全军覆没了。但张耳不相信陈余的话,认为是陈余把他俩杀了,更是屡次三番地询问陈余他俩的下落。陈余彻底发怒,将自己的大将军印信放到张耳面前,张耳错愕不已,没有接受。陈余起身上厕所后,张耳听了别人的建议,把陈余的大将军印绶收了起来。陈余见张耳真把自己的印绶拿走,就起来离开了,陈余走后,张耳派人把陈余的部队收编。陈余见形势不利,便和自己的几百个亲信到黄河边打鱼为生。从此,张耳、陈余两人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了。

5.张耳封王

汉元年二月,消灭了秦朝之后,项羽分封诸侯王。因为张耳曾跟随项羽入关灭秦,被项羽封为常山王,把赵王歇徙封为代王,陈余因为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灭秦,只封给他南皮郡的三个县。

6.陈余称王

陈余听说后,异常愤怒,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和张耳是一样的,可待遇却有天壤之别,于是归咎于项羽分封不公,便联合齐国田荣一起反叛项羽。陈余率军偷袭常山王张耳,张耳战败,逃到刘邦那里。陈余击败张耳之后,派人把赵歇迎接回来,依旧立他为赵王,赵王歇也对陈余投桃报李,立陈余为代王。

7.陈余授首

汉三年,韩信、张耳经过井陉之战,大败赵军,杀死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刘邦封张耳为赵王。

以上便是张耳、陈余从刎颈之交到分道扬镳的大体始末缘由。蒯通告诉韩信,虽然韩信自以为和刘邦的关系很好,想要为刘邦建立名传青史的功业,而蒯通却以为这样自以为是的关系是靠不住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十:心不死蒯通二劝 忠有恒韩信再辞

二、蒯通再劝

1.前车之鉴

蒯通通过张耳、陈余的故事,告诉韩信,像他俩这样关系这么好的人,到最后都落得以死相拼,被天下人嘲笑的下场,就是因为祸患往往是基于人们的贪得无厌和人心难测。说到这里,蒯通联系韩信的实际情况,接着为韩信分析,现在韩信虽然想以忠心报答刘邦,但韩信和刘邦的关系肯定比不上张耳、陈余一开始的关系密切。而且韩信所做的事,又比张厌、陈泽的事还要大,所以韩信认为刘邦不会辜负自己,是严重的错误。

2.兔死狗烹

蒯通又引用了文种范蠡的故事,文种、范蠡挽救了即将灭亡的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称霸诸侯,范蠡看清了勾践的为人,功成身退;文种贪恋权势,建立功名之后,被勾践赐死。这俩人的下场,也值得韩信深思。

3.两方面不足

友情方面来说,韩信和刘邦的关系不如张耳与陈余的关系;从忠诚方面来说,韩信对刘邦的忠诚又比不过文种、范蠡对勾践的忠诚;——这两方面的不足,是需要韩信好好考虑的。

注:蒯通所说的韩信两方面不足,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无懈可击:

友情方面:张耳、陈余确实是从刎颈之交都到了分道扬镳,但这只是个例,并不能用个例证明客观事实。比如说一次考试中,1+1=3,阅卷人一时粗心大意,算对了,难道这就能证明1+1=3成立吗?显然不能。

忠诚方面:自从韩信跟随刘邦开始到现在,韩信的表现不仅仅是非常忠诚,而且他对刘邦的贡献比文种、范蠡对勾践的贡献还要大。文种、范蠡仅仅是帮助勾践击败了小小的越国,越国的面积与实力比如今的楚国要小得多,韩信的功劳可不止这一点:

首先,韩信的汉中对策,为刘邦制定了一个行动方案,从刘邦称王到击败项羽称帝这一路看来,刘邦完全是按照韩信为其制定的方案执行的;

其次,韩信的战功显赫(下文有详细论述),而且现在已经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距离刘邦消灭项羽,登基称帝仅一步之遥。

所以,蒯通所举的文种、范蠡的例子不但不能与韩信相提并论,而且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造成兔死狗烹的罪魁祸首是君主越王勾践,而蒯通并没有分析同样身为君主的刘邦的为人,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蒯通的举例论证依旧不具备强大的说服力。

4.功高震主

蒯通说,一个人的勇猛、谋略如果让君主感受到了威胁,那么这个人就很危险了;而且功劳达到了天下第一的程度就无法赏赐了。因此,蒯通接着讲了一下韩信的功劳:横渡西河,俘虏魏王豹,擒获代国国相夏说;率军出井陉,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镇抚赵国,不战而降服燕国;然后挥师东进,平定齐国,击败楚军前来救援齐国的二十万大军,杀死项羽手下的悍将龙且。——这样的功劳,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拥有;谋略更是没有听说世上有哪个人能和韩信相比。

5.进退两难

韩信此时不仅让他的君主刘邦感受到了他的威胁,还立下了无法可赏的功劳。以这样的功劳和声望,投靠楚国,得不到楚国的信任;投靠汉王,汉王会震惊恐惧,韩信此时是无处可去。韩信以臣子的身份,却有令君主担心害怕的能力,名动天下,实在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他的言外之意,还是告诉韩信,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必须保持中立,三分天下。

至此,蒯通的第二番劝告到一段路。他先是通过张耳、陈余之间友情破裂,分道扬镳的故事证明,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友情是不可靠的;再用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之间兔死狗烹的故事证明,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君臣关系更不可靠。最后再用韩信自身强大的能力会为他招来各方的猜忌,劝说韩信保持中立,三分天下而称王。不得不说,这一次,蒯通的劝说,吸取了第一次劝说的教训,直指韩信的弱点和要害,可以说比第一次有了更强大的说服力。

《史记·淮阴侯列传》十:心不死蒯通二劝 忠有恒韩信再辞

三、韩信再拒

或许是蒯通此次劝说有了一定的说服力,正中韩信的心思,韩信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说出自己不能背叛刘邦的理由,而是淡淡地对蒯通说:“先生您先歇歇吧,我会好好考虑的。”

注:从韩信这次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1.态度。韩信听了蒯通的劝说之后,依旧称他为“先生”,这说明韩信没有怪罪蒯通的意思,否则按当时的规矩,韩信可以对他破口大骂,也可以直接把他推出去斩首示众。

2.心思。韩信告诉蒯通,他会好好考虑蒯通说的话,这就说明蒯通这次劝说正中韩信要害,既是天下尽知的事实,也是韩信软肋所在,韩信才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的未来。

《史记·淮阴侯列传》十:心不死蒯通二劝 忠有恒韩信再辞

面对蒯通的第二番劝说,韩信似乎心动了。那么韩信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是否会听从蒯通的建议,保持中立,三分天下而称王呢?如果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蒯通还会坚持劝说吗?敬请期待。

——本文史料来源《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