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文(伯牙绝弦课文朗读)

时间:2021-12-26 09:40:09作者:你的外卖到了来源:网友上传我要投稿

伯牙绝弦课文(伯牙绝弦课文朗读)

偶然翻出十年前的一篇讲座稿子,又读了一次,感觉当前的阅读教学还是那些问题。特别是使用统编教材后,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遂将此文发出,寻求共鸣、共勉!


强力推进阅读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儿童阅读素养

今天的会议有两个议题,其中第一项议程“小学阅读教学研讨会”既是一次全县小学教学的研讨盛会,又是一次课题研究的阶段小结,还是全县小学阅读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更是对我县小学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受会议安排,让我这个对阅读教学课题情有独钟的践行者和儿童阅读推广的热忱参与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必须抓住在这么大规模的场面上的发言机会不放,甚至是放大了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小结本身的概念,与我县热心致力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同仁一起掏心窝子地乱侃几句。

县教育局、重庆阅读教学总课题组和我们教研室对加强全县阅读教学高度重视,要求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加强研究、加快创新。希望大家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切实加大阅读教学的科研力度,全面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优美的阅读环境,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针对小学阅读教学,我谈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研究现状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和大家一起来普及一点有关阅读的基础知道,简单理一理我们这里所理解的阅读的概念: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一般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200字/分,但受过快速阅读训练的人的一般阅读速度是300字/分。

大家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焦点。我们这里所谈到的阅读既指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也泛指所有学科的阅读,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系统从去年开始在语文阅读的基础上推广数学阅读和其它学科的阅读研究,并已取得可喜成果。我们目前谈到的阅读教学就是在以语文阅读为重点的背景下推广的各学科的阅读教学活动,当然,我这里所谈到的阅读主要还是在汉语言文学层面的概念。十年磨一剑,而就我县的阅读教学而言,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艰难中爬行,在全县的课堂里聆听,我们发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内容讲析,轻积累运用。尽管高中的棠湖“三段教学”模式和初中洋思“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我县已深入推进,但我们深入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统治”着课堂(如果说80%一点也不过分),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不折不扣地进行“内容讲析”。在社会流行着这样黑色的幽默:医生死了一千年,活转来,马上去进修;教师死了一千年,醒过来,马上去讲课。虽然这一讽刺挖苦的不仅是教师,鞭策的是落后的教育体制,但作为有良知的教师,应有欲哭无泪之感!我们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文本解读,在这其中,更加重视的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解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自然就把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文章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积累、运用。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不一味地反对传统教学法中的讲授,如果你讲得精彩,讲得有效果,我们双手赞成,问题是所有的滔滔不绝带给学生的只有乏味。

近年来,专家纷纷对新课改作出反思,呼吁小学阅读教学转型。代表性的文章有:

?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2010年第九期)

?赵镜中:“教教材”和“教阅读”(《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五期)

?语文教育专家李振村在《小学语文教师》卷首语《2011,赢在方向》里讲到,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伯牙绝弦》,深刻挖掘文本内涵,对课文解读的深度令人钦服——升华到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中国传统知己文化的境界,但是两个课时下来,这篇只有区区76个字的浅显小古文,学生却没有做到熟读成诵!而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基本目标就应当是熟练背诵下来。李振村老师说,丢掉了最基本的训练项目,做出再怎样的努力恐怕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沈大安在4月15日韩兴娥教学艺术研讨会上指出:课文“内容分析”,表现在或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只是在帮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或离开课文讨论,只是在认识一般的社会、自然常识;人文内涵越挖越深,超越了文本的主旨和儿童的认识水平。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阅读教学应该教的是“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走向何方?走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走向经历过程,领悟方法。

我们十年新课改做出反思,大家也静下心来想一想: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多少?学生课文学完后能够熟练朗读的有多少?在我们的常态课及公开课的课堂上,又有多少老师能舍得拿出时间来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现在的孩子六岁入学,之后的五年都属于从摹仿口头语言转向摹仿书面语言的黄金期,属于储备语言的最佳年龄。那么,请大家反思一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为孩子语言的储备到底做了多少努力呢?

二是重课文阅读,轻课外阅读。一提起阅读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头脑中马上反映出的就是着眼于课文学习的课堂教学。其实,课文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阅读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课外阅读。只是,因为课外阅读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所以,慢慢地,被很多老师忽略了,当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于永正老师说过,一分得之于课堂,九分得之于课外。何克抗教授说传统语文教学课堂80%在做无用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必须要落实好的学习任务。因此,我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外阅读摆在与课内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该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份内之责。

我再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课堂效率这样低,我们为什么不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呢?为什么不向韩兴娥老师学习,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呢?(有同志问韩兴娥是何许人也?我说,作为今天的教师你如果还不知道世上有韩兴娥、梅子函、同课异构、绘本教学……你已经OUT了,呵呵!这说明你也不是一个阅读者,那只好去问“百度”先生吧。)

其实,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一个保底数目,应该是所有孩子都应达到的最低数量标准。但是,看看我们周围,又有多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能够达到这个最低标准呢?有些孩子都小学毕业了,一本稍微有价值的课外书都没有读过,有些甚至连《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书都没有全部读完过。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说,我们没有时间啊,一周七八节语文课,用在阅读教学上的最多也就六节课,加起来也就四五个小时而已。课内的学习任务很多时候都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哪里还有时间去指导孩子读书啊?于是,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报,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早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希望全人类所有公民都把读书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把发展儿童智力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美国在时期开展了“挑战阅读”行动。日本在2001年就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规定每年的4月23日是日本儿童的阅读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和普及较晚,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不过,近年来,随着大家对课外阅读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也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成都市金牛区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已经推行多年了,该区“区域性儿童阅读的实践探索”已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金牛教育人以“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一起点亮孩子亲近阅读的明灯,牵着孩子的手,让家庭、社区、学校处处盛开出阅读之花。我们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组在以《学语文杂志》的依托下,坚持“真实语言、活力课堂、创新观念”的方针,为广大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读者提供教与学的优质服务。

在小学中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孩子从不读课外书,考试成绩经常很高,而一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在考试中并未显出优势。

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考试卷一般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们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孩子们作弊了,而是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课本的水平”。语文成绩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课内外阅读题的得分情况截然不同)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他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取得好成绩也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教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怎样才能教好语文?我们教研员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重视课外阅读,怎样的评价导向才能让老师不死抱着教材教语文?只要学生阶段性水平测试中阅读一项出课内阅读题,教师就会精雕细刻死抠课本,孩子累教师累。我在一线十几年,深知其害其苦。建议学生阶段性水平测试取消课内阅读题,增加语言积累运用题权重。

二、今后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我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起步很早,近几年全县有十七有关阅读教学的课题在研或结题,去年十一月在文峰中学开题的“中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学习策略研究”又有三十六所学校参与子课题的研究。徐局长带领我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阅读教学研讨会后明确提出了在我县小学中推行成都市金牛区“阅读教学”模式来引领全县中小学的课程改革。鉴于此,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员,作为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阅读起步阶段的引领者,我们更要深思,我们如何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呢?综合各方面研究,我想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

(一)尝试改变阅读教学课堂结构,进行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研究

前面我讲了阅读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必须要在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上动脑筋,想办法。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很多,如城北和普安督导办推行的就是其中一种,我这再给大家介绍一种语言阅读高效教学模式:感悟·合作·创新。

“感悟·合作·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依据小学中高年级教材本身的编排结构,以训练组为学习模块,以教是为了不教为境界目标,构建起的以减负增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为主的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模式,基本框架是:一个目标,两个过程,一个结果,简称“训练组“121”教学法”。操作过程如下:

一个目标:

即在学习每一个训练组的“课例”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过学习“导读”,明确本训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整体感知本训练组教材的基本内容。知道本训练组的学习目标(训练重点)是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所要学习的课文有哪一些。使学生首先明确要干什么,从什么地方干。

两个过程

一是独立感悟过程(第一课时)。即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学生按照要求独立感悟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找出疑难点和与训练重点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欣赏、评价,这是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悟”的过程。不管学生“悟”出多少,“悟”的对或者是错,都是学生自己的认识,是学生自能发展的第一步,这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对每一个“课例”的独立感悟,主要是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这一过程也为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条件。独立感悟过程大致要完成以下任务:

1.整体感知课文,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的层次和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的基础知识,运用工具书正确掌握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学习并记下文殊的句子。

4.鉴赏和评价与训练重点有关的内容,或欣赏和评价文中的精彩片断和优美句子。

5.质疑。记下模糊和有疑问的地方,并努力寻求答案。

经过以上五方面的独立感悟,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已基本上搞清,基本完成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讲读中,学生就会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独立感悟在讲读课文的第一课时进行,感悟内容写在统一的学习笔记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引导”的作用。

二是合作提升过程(第二课时)。学生的独立感悟毕竟是处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阶段,然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独立感悟情况得到印证和评价,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接下来,教师应指导学生讨论,讨论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独立感悟为基础,突出训练重点,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同时,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逐步提高独立感悟的自信心,渐渐达到自能学习的理想境界。

1.同位检查朗读情况,学生应能达到正确朗读。

2.交流独立感悟情况。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②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段和段意)及写作特点。

3.精讲。即是教师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技能。精讲的内容和步骤有四个:

①最能体现训练重点的是哪些内容?

②读了这些内容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为什么?(允许学生讨论或争论,在这个环节中的一些重点词句,教师可以提出来讨论解决)

③怎样朗读这部分内容?练习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语感,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侧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④其它段与这部分内容有什么关系?(略讲)

4.感情朗读全文。学生要边朗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表演。可以摇头晃脑,伴以手势,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

5.指导延伸,巩固运用。(可布置课后作业。)

①向学生推荐与本课有关的参阅资料。(自由读写课时阅读)

②进行需强化的基础知识和与重点训练项目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是“诱导”。每一个训练组,一般有3-4篇文章,每课都如此操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要紧紧抓住重点训练项目进行讲读课文的教学,突出训练重点,可根据情况直奔重点段落进行讨论分析。努力避免将课文切割成过细的板块进行平推式的教学。

②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常规训练项目的关系,使重点训练项目成为“训练组”的核心,又不孤立重点训练项目,使其成为“孤岛”。

一个结果,就是学生创新运用,自能发展。通过独立感悟和讨论深化两个过程,经过3-4篇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这还不够,还要使学生对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的理解认识得到升华,并通过学习读写例话和整体欣赏评价所学课文内容,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学以致用、自能发展的目的。因此其教学基本过程是:

1.回顾本训练组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训练组重点训练项目。(师生共同学习读写例话进行总结)

2.围绕训练重点欣赏与评价课文内容。(书面表达出来,将训练重点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3.按训练重点要求作文。(生活作文,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学生自能发展的水平)

在这一过程的三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辅导”。

高效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感悟·合作·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整体,着眼于训练重点项目;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科学合理的发挥;大大节省了时间,两课时轻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且学习效果显著。

此外还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模块教学”等等,但不管是哪个阅读教学法,其共同点是:大量读写,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这些经验很好,关键是,我们在阅读这些经验的同时,是否产生了马上就去实践的思考。当然,多年以来,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一直是这个样子的,要想改变,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其实最难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你一旦转变理念,巧用方法,你会轻松,学生也会轻松,学生不愿听你把文章分析得味同嚼蜡,但学生愿意读新课本,读故事书。令学生轻松、老师轻松的事,老师为什么不愿做呢?是考试绊住了老师的腿脚,还是自己固有的观念牵绊了“大量读写”的脚步?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反思,我们教研员更要好好反思,教研员的的命题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师的教学导向。

(二)加强“班级读书会”课型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力度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汤振纲教授在《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改变以“讲读课文“为主的语文课程形态,构建以学生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要方式,以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语文能力为主的课程形态。重新设计了三种课型——语文课(主要侧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方法的指导和语言表达的实践)、读书课(侧重于整本书的读书指导)、作文课。安排读书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读书“课程化”,上午崔雪梅老师上的绘本《换一换》就是典型的读书课。通过大量读书,学生知识面扩大了,阅读理解能力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也自然会逐步加深。班级读书会就是这样的读书课,这样的读书课引领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让学生都能对“整本的书”感兴趣,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是否有与学生共读的兴趣与行为,领导也要带头读书,读好书,以身作则。或许在今天的学校流行一种病:领导不读书只搞管理,教师不读书只教书讲书,学生呢?一部份因为考大学不得不听老师讲书,有的也自己读书,另一部份不考大学的也就不想读书,或只解题不读书。在这样的病魔笼罩下,教师去教育学生热爱书、认真读书有说服力吗?

大家知道,在目前的教育体制背景下,学生的阅读生活其实主要就是在小学。因为孩子们到了初中,课业负担普遍沉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阅读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其实就是学生阅读人生的启蒙老师和引领者,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不能享受到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恐怕他们这一生都很难感受到阅读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了。所以说,我们肩上的担子其实是很重的。那么,要想做好这个引领者,我们都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一)搞点课题,写点手记,做点反思。这个“课题”,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一是要善于学习全国各地在课外阅读方面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但要学习,更要在辩证吸收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勤于探索;二是要学习有关的课外阅读指导知识,为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储备力量。在这里再向大家推荐几本书,这是一套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包括《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由图画书爱上阅读》、《大声读给孩子听》、《班级读书会ABC》、《上读书课啦》,都是在儿童阅读方面的先行者们在研究探索过程中的案例或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都非常具有操作性,对大家的后续研究很有帮助;三是要多跟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和科幻故事等等,要在不断阅读中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找到与学生共同讨论的阅读指导切入点。

(二)要加强阅读读物的研究。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3—4岁的孩子喜欢童谣、儿歌,特别是重复性情节的故事;5—6岁的孩子喜欢童话,多读绘本和有意义的童话;7—8岁的孩子喜欢阅读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和童话,所以要多读有趣的童话和故事;9—11岁的孩子喜欢读有丰富知识的作品、科幻小说,要多读科普作品,科幻小说、好的儿童文学名著,中外经典名著等。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儿童文学阅读确实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小学阶段的所有孩子都只能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引领他们到不同的阅读领域中去畅游。

窦桂梅老师就曾经给学生们推荐了《小牛顿科学馆》这套科普读物,韩兴娥老师也引领高年级学生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论语》《道德经》等书。还有今天来指导我们课题的《学语文之友》就是在阅读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的好作品。给孩子推荐书一定要诱惑孩子阅读,而不是强迫孩子阅读。

(三)要把握全国语文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去年11月在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崔峦老师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学语文的研究重点是,阅读教学如何从“内容分析式”向“学习策略指导式”转变,推广儿童阅读,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座的各位校长、教研员和语文教师,都是这方面的内行和专家。大家一定要紧紧把握全国小学语文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遵循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结合各自实际,深入研究阅读教学,加大推广力度,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丰富和发展剑阁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学再立新功。正如有的人说的好,“语文一本书加一本书,改变着一个孩子;一个人加一个人,改变着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加一所学校,改变着中国的教育”。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在“阅读教学”研究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也希望我们剑阁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够绽放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四、布置作业

1.世界阅读日在哪一天?

2.语文阅读三要素是指导什么?(语文教师)

3.你准备回校后和孩子们一起开启阅读之门吗?(教师及校长)


最后让我们来共同阅读一篇当代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的作品与各位共勉:

中 国 高 原

梅子涵

我喜欢那个种树的故事。它是一个法国作家写的。很多年前光秃秃的普罗旺斯高原上,一个牧羊的男人独自种树。他挖一个洞,把种子放进去。那是一粒橡树种子,一粒白桦种子,一粒山毛榉种子。一战爆发了。二战结束了。这是一个世界的几十年。可这只是一个种树人的几十年。那无数个洞里的一粒粒的籽儿就长出来了后来的普罗旺斯葱茏。

高原不是一个人的。可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人的高原。

我有的时候仿佛也是在高原上。想像着也有那牧羊人的浪漫和辛勤。想像着很多年后的橡树林子、白桦林子、山毛榉林子。我便开始挖起洞来。结果看见不远处也有别的人正在挖!不仅是几个男人,还有很美丽的女人!我就把自己的手心摊开了给他们看:“是橡树的种子!”她们也摊开了给我看:“是山毛榉的!”……

接着我们就同时摊开了:

“是安徒生的童话!”

是《夏洛的网》呢!”

我们在高原的风中这样认识,我们把籽儿播种在高原黄土的洞里了。

我们是在种植一个阅读的高原!

我们一起想像那林子和葱茏。想像着诗意的风儿很轻柔地从童年的脸上吹过去,童年心里就葱茏了,有了那本《万花筒》般的记忆,可爱的小孩安绍尼听见了地下的种子生长的声音,也听见了自己的种子的声音,那么他会长成一棵什么树呢?

当然是很高很高的树啦,是那么有用,木质也令人陶醉的橡树、白桦、山毛榉。

高原不是几个人浪漫的地方。高原就是一个民族的事情,是一个国家的,是以后、以后的很多年。

让它葱茏!

愿我们在剑阁的沃土上种植阅读的森林。

强力推进阅读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儿童阅读素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