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时间:2021-12-27 16:07:42作者:攒一口袋星星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破山寺后禅院(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视频加载中...


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山水诗,也算是咏物抒怀的风格,但细细品味后,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禅意。


禅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幽兰居士解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禅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幽兰居士解诗词

【注】

破山寺:即兴福寺,原为南朝齐邑人倪德光舍宅,后舍为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悦:使…喜悦。

空:使…空。

人心:指人的俗念。

钟磬:佛寺中的打击乐器。


【译】

清晨进入古寺寻访禅院,

太阳初升照遍丛林之间。

沿着幽静小道走到尽头,

花木丛中禅房隐隐而现。

山光秀丽使得飞鸟怡然,

清潭倒影涤除世俗杂念。

合上双眼周遭一片寂静,

惟有钟磬声声萦绕耳边。


禅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幽兰居士解诗词

【赏析】

这首诗流传的版本较多,如: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俱,一作“皆”,又作“都”;惟闻,一作“惟余”,又作“但余”。尽管如此,但对理解诗的意境没有影响。

全诗描写了破山寺的清晨,却要突出一个“静”字,静就是清净,就是清净心。《中阿含经》曰:“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于三明。”《胜鬘宝窟》曰:“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诗人在此借题咏寺庙禅院,来抒发自己欲去离世俗的隐逸情怀。

首联描写诗人在大清早就登上破山,进入佛寺寻访后禅院,这时初升的阳光已照射到丛林之上。这里用“清晨”来表达诗人对佛门的向往。佛家把僧众聚集的地方称“丛林”,而这里诗人用“高林”则是表达对禅院的赞颂。此联抒发了诗人欲摆脱世俗,退身归隐的志向。

颔联描写诗人沿着竹林里幽静的羊肠小道,走到一处幽静之地,这就是禅院所在,远远望去,禅房深藏在繁盛的花木从中隐隐而现。佛家提倡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这里用“幽”“深”来突出幽静、清净,因为禅院是修行之所,是要清净的。此联历来受人称赞,欧阳修曾赞叹曰:“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颈联描写诗人抬头望见鸟儿愉悦地飞翔,低头看见潭水中的倒影而顷刻心无杂念。此联对仗工整,互文见义,人和鸟都是有“性”的,人也会被“山光”所“悦”。这里说佛家禅理可以涤除世俗杂念,净化人的心灵。佛门就是空门,“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最高境界。只有排除杂念才能空,才能入禅定。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中二联,五言律之入禅者。

尾联描写诗人的听觉感受。 “钟磬音”虽然打破了全诗的静,但用在此处更能衬托出静。前三联都是描写所见,最后一联突然转到所闻,这里虽然描写的是听到的,其实是诗人心中的感受。闭上眼睛,排除杂念,入了禅定,周围的一切都归于空寂。所谓“钟磬音”,可能是寺中传来,更可能是诗人心念所起的佛门天籁之音。《历代诗话》曰:“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一,故结言万籁此俱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钿曰:“读此诗,何必发禅家大藏,可当了心片偈,更妙在镜花水月。”的确,今天我们虽然以禅意解这首诗,但又何必要懂得佛门禅理?能够领会此中意境足矣!


文/幽兰居士 图/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