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原文(师说原文全篇)

时间:2021-12-24 11:27:29作者:怀蠢少女来源:网友上传我要投稿

师说原文(师说原文全篇)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独乐园图局部丨寻觅千年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导读

《师说》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约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年~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年),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韩愈,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学、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这是一篇有名的议论文。“说”是古代议论文中的一种。《师说》是论述从师求学的道理的。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反复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只要“道之所存”,人皆可以为师的观点。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把道理说得透彻而浅显易懂,有很强的说服力。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韩文公祠

原文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师说》注音原文,第一段

① 学者:求学的人。

② 受:同“授”,传授。

③ 惑:疑惑,这里指疑难问题。

④ 乎:相当于“于”。

⑤ 师之:以他为师。师,名词用作动词。

⑥ 庸:岂,何必。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除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请教老师,他的疑难问题,便始终不能解除。年纪比我大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向他学习,拜他为师;年岁比我小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向他学习,拜他为师。我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师说》原文,第二段

① 出:超出。

② 下:低于,不如。

③ 句读:也作“句逗”,这里指文章的断句。

④ 不:通“否”。

⑤ 巫医:古代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治病为职业的人。

⑥ 乐师:以歌唱、奏乐为职业的人。

⑦ 百工:各种工匠。

⑧ 相师:拜别人为师。

⑨ 士大夫:古代指官僚阶层和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⑩ 足:极度,十分。

? 不齿:不屑与他们同列,指极端鄙视。

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难是很不容易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尚且拜人为师,向人请教;当今的一般人,他们远远不如圣人了,却把从师求学当作羞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自这里吧?人们爱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老师来教他们;可是对于自己,却把从师学习当作羞耻,这太糊涂了。那些小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读书、学习断句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除疑难的人。断句不懂,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对于前者愿意从师求学,对于后者反而不愿从师求学,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以从师求学为羞耻。而士大夫之流,一旦有以“老师”和“弟子”相称的,就聚在一起嘲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那人和那人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则极为可耻,称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则近于谄媚。”唉!从师求学的风尚不能得到恢复,由此可知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受到士大夫们的鄙视,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却反而不如他们,这真是太奇怪了啊!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师说》原文,第三段

① 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少皞氏时代的官职名称。

② 苌宏: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③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④ 老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向郯子、苌宏、师襄、老聃请教过。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能力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就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如此而已。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师说》原文,第四段

① 李氏子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② 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文章。

③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失传)、《易》、《春秋》。

④ 时:时俗,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⑤ 嘉:赞许。

⑥ 贻:赠。

李家的孩子名蟠,今年十七岁,喜爱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习了,但他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的约束,跟从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实行古人的传统做法,写《师说》赠送给他。

「古文」论“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哲理散文《师说》赏析,拼音版

韩愈墓

总结

《师说》一文说明了老师的重要性,阐说了从师求学的道理。还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只要某方面比我好,在这方面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大大地减轻了;把教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具有进步性和深刻的人民性。

文章文笔平易流畅,含义深刻,结构严密,处处闪耀着真知灼见;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和引用圣人之言来加强说服力。这种注重“师道”和能者为师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收藏点赞齐添,评论转发一致。

感谢「关注」,雅俗共赏。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更多美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