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丰乐亭记阅读题答案)

时间:2021-12-24 10:49:28作者:无名先生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丰乐亭记(丰乐亭记阅读题答案)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音频 | 严鼎

文稿 | 严鼎


丰乐亭记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解说文稿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说到滁州,人们必谈到琅琊山,琅琊山有座醉翁亭,由醉翁亭衍生出了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这“一亭一文”,常被滁城乃至安徽人津津乐道。其实,欧阳修在滁州留下的不仅是《醉翁亭记》和醉翁亭,还有一文、一亭被大多数人遗忘,它就是丰乐亭和《丰乐亭记》,虽名声不彰,但其有着底蕴深藏、清辉绵延的风采。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庆历新政牵连被朝廷守旧派陷害,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谪贬为滁州知州。这次贬谪是欧阳修政治、思想和生活上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欧阳修赴任滁州途中所作诗《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一句可见其凄凉心境。但是欧阳修并非酸腐文人,他到滁后,励精图治、宽简以仁、与民同乐,展现了他作为成熟的政治家的一面。

那么,《丰乐亭记》所记的丰乐亭,又是怎么修建发展起来的呢?与山僧智仙所建的醉翁亭不同,丰乐亭从选址到建成都是欧阳修自己所为。《丰乐亭记》中明确记载了欧阳修因“饮滁水而甘”,而寻泉水所在地,又因泉眼所处地“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而爱其景色,所以“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并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将此亭命名“丰乐亭”。欧阳修喜爱丰乐亭,在亭修好的当年(庆历六年)冬天就把在滁东菱溪村发现的“菱溪石”,“以三牛曳置幽谷”,为丰乐亭添一景(后又被移至醉翁亭),并亲作《菱溪石记》以记之;随后又写信给他的好友韩琦,分享建亭的喜悦。韩琦则特增送芍药十株,欧阳修得之“亦植于其侧”。到了亭建好后的第二年(庆历七年)春,又命幕僚谢判官在丰乐亭周围造地开田种植各种花卉,要求“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谢判官幽谷种花》)”,而欧阳修自己也常亲自在此种植花木,从其《忆滁州幽谷》诗“当日辛勤皆手植,当今开落任春风”可以想象当年情景;同年(庆历七年)秋天,欧阳修在丰乐亭东修建了醒心亭,请曾巩作《醒心亭记》以记之。丰乐亭就这样在欧阳修的直接关爱下,修建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景点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美,滁人也多了一处“往游其间”的胜地。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丰乐亭记》里记载欧阳修“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体现了他儒家“民贵”思想,全文末尾“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则直白地道出了欧阳修的政治思想——“与民同乐”。《丰乐亭记》不仅是欧阳修个人思想的抒发,更是他为官一方的所得所悟,是他对民丰安乐的赞美和向往。《丰乐亭记》由此闻名天下,丰乐亭因之而名扬。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闰正月欧阳修徙任扬州知州,虽然在滁州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但欧阳修给滁州带来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文,滁州山水因之而名扬天下;而滁州,特别是丰乐亭也抚慰了欧阳修受挫的心灵,欧阳修在丰乐亭所见、所闻、所感,为他政治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养料,让欧阳修 “醒”了过来,抛开愤懑不平,修城墙、祁丰年、广播种、修习射,与民同乐的思想在滁州实践开来。

贬谪滁州对欧阳修是一次磨难,但滁州施政却是欧阳修成长的一次蜕变。离开滁州后,欧阳修常常怀念滁州,丰乐亭则是其中的代表,如《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忆滁州幽谷》《送谢中舍》《思二亭送谢寺丞归滁阳》等,都是欧阳修在别滁后的不同时期所作回忆滁州、回忆丰乐亭的诗歌。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注释】

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诸,兼词,之于。《与韩忠献王书》:“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有《幽谷泉》诗。

耸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着。耸然,高耸的样子。特,突出。

窈然:深幽的样子。

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这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

丰山上,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译文】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让泉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欧阳修在地方任职期间,很讲究“与民同乐”,所以这里说“与滁人往游其间”。这一点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并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发现,其实滁州的山水景致本身十分普通,并无特别之处,但欧阳修特别写了两篇文章来记叙此地的山和水,其中意味,大致可以从《醉翁亭记》里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看出端倪,这里应该有意对应了孔子的两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

孔子还有一句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意思是即便是落后闭塞的地方,有德君子身在其中也不嫌其简陋。在《丰乐亭记》的第一段里,一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泉水,就能够让欧阳修“俯仰左右,顾而乐之”,这种君子风度深得孔子的遗韵。近代著名诗人、学者顾随先生曾经说过,欧阳修是中国古代作家中少数几个完全纯粹的儒家之一,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古文观止·第34讲 |《丰乐亭记》:是磨难,也是磨炼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 严鼎

音频 | 严鼎

排版 | 张金香

统筹 | 孟滕玲 张金香


……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推荐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为兴趣小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底部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 2022 www.youhaowen.com 有好命网 辽ICP备2021011687号-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